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引擎,能带动经济增长并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十九大之后,我国城镇化进入发展关键期,《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原则,推动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镇化直接影响农产品供需,加剧消费需求侧和生产供给侧不平衡矛盾,并推动农业生产布局的调整与变迁。猪肉是我国居民主要的肉类消费品,生猪产业发展关系着我国居民肉类食品安全和农业经济稳定。伴随着城镇化推进,生猪生产布局也表现出“南猪北养,东猪西进”的特点,且规模养殖加速发展、生产成本增加、耕地资源短缺、肉类消费增长等,都对优化生猪生产布局提出更迫切要求。如何在城镇化进程中优化生猪生产布局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以城镇化对生猪生产布局变迁的影响为研究对象,基于农业区位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和空间经济学理论,分析2001-2018年中国生猪生产布局及其变迁特征,重点研究城镇化对中国生猪生产布局变迁的影响,以期为优化我国生猪生产布局,实现城镇化与生猪产业协调发展提供参考。首先,运用2001-2018年生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数据,测算生猪生产布局指数、生猪生产资源禀赋系数、生猪产地集中度系数、生猪生产空间基尼系数和生猪生产重心等指标,分析生猪生产布局在我国省域层面的基本情况及变迁特征;其次,以生猪出栏量数据测算全局自相关和局部自相关指标,检验我国生猪生产布局的空间自相关性,并分析其空间变化特征;最后,基于空间效应构建空间杜宾模型,以非农就业机会、交通条件、人口城镇化和耕地资源综合衡量城镇化,综合自然资源、经济因素、技术条件和环境规制等因素考察城镇化对生猪生产布局变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生猪生产布局向东北、华北、西北转移,生猪生产主要分布在重点发展区和约束发展区。云南、辽宁、陕西等潜力增长区和适度发展区省份PLI位次上升;南方地区仍具有强生猪生产比较优势,东北地区成长为新的生猪生产比较优势区;生猪产地集中度和空间集聚程度仍然较低;生猪生产重心转移轨迹总体为东北、西北向。(2)生猪生产布局总体稳定并存在显著空间自相关性。邻接省域间生猪生产存在相互影响,高高集聚类型省份主要位于重点发展区和约束发展区,低低集聚类型省份主要在潜力增长区和适度发展区,生猪生产布局表现出高出栏量集聚稳定、低出栏量集聚增强的特点。(3)城镇化对中国生猪生产布局变迁的作用显著,其他因素也有不同程度影响。在城镇化因素中,非农就业机会、人口城镇化空间滞后项和耕地资源空间滞后项表现出显著负向影响,交通条件、人口城镇化、耕地资源和交通条件空间滞后项表现为显著正向影响。其他因素如粮食禀赋、比较优势、生猪出栏率、环境规制等对生猪生产布局变迁也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