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研究

来源 :董祥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jun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念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是人的精神世界中最具力量性的要素。它为人们奋勇而执着地追求理想、实现目标、获得成功提供着强大动力,尤其是在特殊环境、极端条件下,在重大任务、远大目标前,它越是发挥着强力、鲜明而关键的影响和作用,是我们走下去、做下去、做成功的力量支撑。重视激发精神力量、注重信念教育培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重要原因。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到了新的历史阶段。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实现由“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美好夙愿,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我们以更大的定力、更大的智慧、更大的气力进行伟大斗争,需要我们以更加艰巨的努力、更加高昂的激情、更加坚定的信念奋力前行。在新的时代方位上,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如何培养人民坚定的信念,怎样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心聚力、振奋精神,鼓舞人民克服一切困难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既是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一项重大课题。简单地说,信念就是对某一对象、内容的极其确信、坚定与执着。它在本质上是一种有力量、有能量的观念,更确切地说是关于确信的意志性观念,具有精神价值性、稳定坚定性、主体自我性等的特征,并在人类活动中发挥着导向调控、驱动激励、意志支撑、凝心聚力等的作用。信念由认知、感情、意志等要素构成,其内容以命题为基本形式,具有客观性、多样性和具体性等特点,并可以划分为“真”“好”“能”“要”四种类型。一个人可以有不同方面、不同内容的多个信念,它们共同构成了个体的信念系统。这些信念之间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形式关联着并统一在一起,具有“衍生”“相似”“通别”的关系。信念不仅意味着深信、坚信,还体现为信念持有者在这种信的支配下执着而坚定地行动。行为是信念的外现标志,也是信念的判断依据。但构成信念标志的行为并不是简单的、一般性的行为,而是那种持久、坚定而执着的行为。一个人是否有信念,关键就是要看他是否有这种行为,看他能否经受得住艰难困苦、各色诱惑的考验,能否初心不变而坚定、执着。作为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信念的发生、形成是建立在人类独特的生理、品性以及社会基础之上的。它的形成大体沿着刺激、心理,再到意识,最后达致一定精神高度的心理发展与精神发展相统一的演化进路。信念的形成过程包括了触知、认同、生情、予志等环节,感知型、推理型、直觉型都是信念确立时会有的样式。感知、习惯、性格、耐受力、想象、理性等内源性因素,对象属性、现实环境、实践验证等外源性因素,都会对信念的形成、发展变化产生影响,其中内源性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信念虽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很难改变,但并非一成不变。信念既会得到强化、发展,也会得到弱化、修正,甚至被放弃,最终坍塌。一般来说,信念一旦形成,它对主体而言就是合理的、合适的,就是得到辩护的。这种辩护,有主观辩护与客观辩护两种形式,也可划分为可辩护与得到辩护两种状态,同时还形成了“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两种理论。实际上,信念不是单纯的认知性范畴,它还涉及到道德性要求。在“应该坚信什么”或者说“应该持有什么信念”的问题上,是有导向、有规范的,这就是信念责任。它要求我们去追求和相信真善美的东西,要求我们以真善美的东西作为自己信念的内容。另外,信念也是有程度之分的,“信念度”就是指“信念的坚定程度”,它不是在多大程度上相信的问题,而是在多大程度上坚持、坚守、坚定的问题,这种程度可以通过个体行为的坚定、执着程度测量出来。信念很重要,但只告诉人们要有信念还远远不够,还要引导人们形成坚定信念。信念教育培育的目的就在于引导人们知道什么是好的、应该怎样做,在于更好地塑造人的精神和人格,培养有坚定信念、有精神力量的理想之人,使其更好地完成意义活动、实现生命价值,政治信念、人生信念、道德信念等等都是其中的重要方面。信念教育培育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性教育,它更强调使教育对象形成诚挚而深沉的情感,强大而坚定的意志,自觉而有力的行动。因而,信念教育培育除了增进认知外,要更加强调认同强化、情感陶育、意志磨炼,要更加重视行为引导、习惯培养,并需要形成教育引导、文化涵育、制度形塑、环境熏陶、实践锻炼等的全方位培育格局。
其他文献
逻辑思维是一种潜在的习作表达能力,对于提高学生习作表达的准确性、逻辑性、深刻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逻辑思维元素是隐含于习作内容中的重要课程资源。逻辑思维能够助力不同环节的习作开展:习作审题,借助导图判断提炼;习作构思,运用流程提示图归纳梳理;习作选材,利用表格比较辨析;习作起草,顺着典型样例类比推理;习作修改,提供评析模式推理验证。
期刊
民间故事是人民口头创作的文字。解读此类文本,需在明确解读重点的基础上,捕捉通俗化表达的特点,以及“警告”型、“二元对立”型的表述结构。教学此类文本,可以采用品读核心句式、比较表述风格等方式,感悟其遣词造句;借助概括与复述,感悟其谋篇布局。
期刊
解读故事类文本的核心任务是引导学生赏析故事类文本美好的语文品质,基本指向是观照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具体思路是确立解读重点、把握解读维度。教学故事类文本的基本策略是归类与朗读、比较与质疑、品析与范读、透视与复述。
期刊
猕猴桃是原产中国的重要果品之一,近年来猕猴桃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提高经济效益和乡村振兴方面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国家注册保护的猕猴桃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数据基础,分析了中国猕猴桃地理标志产品的区域分布、保护现状,为深度挖掘猕猴桃潜在资源、不断提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对猕猴桃品牌的影响力,促进猕猴桃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期刊
报纸
周至县猕猴桃产业经过40余年的持续和大力发展,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掌握现状,查找问题,提质增效,寻求更大发展,日益成为猕猴桃产业面临的关键课题。立足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长期深入猕猴桃生产一线,经过大量的走访调研,收集整理猕猴桃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对策和建议,为周至县猕猴桃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艺术课程中的美育,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表现能力,更能帮助其懂得观察和鉴赏真正的艺术,进而提升审美情趣,培养审美人格。为了提升美育的效果,教师可以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升华教学主题,让艺术课程更好地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期刊
目前夜间经济正成为拉动消费、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的新引擎,不仅是拓展新消费领域的重要抓手,更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选择。因此,如何提升政府履责能力,为城市发展夜间经济保驾护航,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从公共管理的维度,结合当前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需求,把Y区政府履责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公共管理学中的责任政府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等相关理论,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走访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发现当前Y区
学位
略读课文是“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连接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桥梁。略读课文教学的“精读点”要关注阅读提示,观照单元内容,依据学习起点。略读课文教学应该“教略学丰”——教师的教做“减法”,学生的学做“加法”。教学中,减去非必要的教学内容,削减复杂的教学过程,减少教师的主导作用;加一些阅读方法的运用,加一些读写结合的训练,加一些拓展阅读的素材。
期刊
小学英语语篇教学要有“深度”,以真正地发挥出语篇的教学价值。有深度的语篇教学,要“深读”学生,确立目标;“深扣”主题,链接知识;“深挖”文本,激活思维;“深设”情境,强化运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