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题电影叙事手法在微电影中的运用

来源 :聊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632709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电影从在国内兴起至今已经迈过了第一个十年。作为一个诞生于新媒体、成长于新媒体、与电影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时代产物,我们从叙事发展演变的层面和叙事媒介迁移的角度审视微电影过去十年的发展历程具有太多的意义。微电影的名称中之所以被冠以“电影”之名,就源于其继承了电影的叙事属性。距今最近的一次电影叙事革命出现在1990年代中期,以谜题电影的诞生而名声大噪。与希区柯克《惊魂记》式的普通悬疑电影不同,谜题电影在叙事手法上多采用了复杂叙事并融入了多种类型元素,而微电影在叙事层面的发展也汲取了这场叙事革命带来的给养。在国内微电影发展的前五年,一些媒体和学者曾形而上地认为微电影的叙事手法多适合极简化处理,并将其写进了2015年以前的文献里。然而事实证明,最近十年产生了如此多叙事形式来源于谜题电影的微电影,并且大多品质不俗,它们不论是叙事手法还是文本本身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在分析和研究了大量影片样本之后,本文笔者从案例实证的角度,对谜题电影叙事手法在微电影中的运用进行研究,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首先,介绍谜题电影的叙事资源。谜题电影的产生并非是无本之木,由此带来的叙事革命也非无源之水。谜题电影在叙事手法上被津津乐道的几个特征,是跨越了整个电影发展史的积淀所带来的精华。从无声电影时代大卫·格里菲斯的多线叙事到超现实主义运动的主观聚焦,再从有声电影时代《公民凯恩》的拼图式多重叙事到《纳什维尔》的网状叙事,长达80多年的探索与积累促成了1990年代谜题电影被主流所接受。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谜题电影将大师们的先锋叙事手法与主流类型元素相融合,并呈现出其独有的特征。其次,交代叙事媒介迁移的语境。如今的时代,文化观念、媒体环境、受众期待和媒介平台都不同以往,而且各个层面都在飞速地迭代和更新。互联网环境下的文化观念映射出大众对文化艺术的怀疑、重估与急于参与其中成为传播主体的渴望;全媒体时代下的媒体环境呈现出多元化、立体化和复杂化,这既给媒体运营传播层面提出新的战略挑战又使受众产生了新的心理期待;大数据思维下的媒介平台既在一定程度上冒犯了大众,又为大众提供了新的观影和阅读习惯;认知盈余时代的受众期待不仅包括人们对信息再参与、再创造、再传播的渴望,还有水涨船高的审美评价期待。第三,复述微电影对谜题电影叙事手法的承袭。微电影借鉴了谜题电影的复杂叙事结构,包括平行并置叙事、环形叙事、分岔路径叙事、套层叙事、网状叙事、拼图式叙事;临摹了谜题电影模糊叙事视角的处理,包括模糊主客观视角的边界和模糊不同角色主观视角的边界;吸收了谜题电影的不可靠叙述手法,包括提前发放超额信息和努力压制超额信息两种形式。在借鉴与吸收过程中,微电影根据自己“微文本”的特点,整体简化了叙事线与层级结构、角色与叙事视角,降低了观众观影门槛,局部强化了影片节奏、人物行为动机以及形式的实用主义。第四,列举微电影对谜题电影叙事手法的再创作。微电影对谜题电影复杂叙事结构进行了新的探索,包括非典型“打破第四面墙”参与叙事建构、动画拼贴参与叙事建构;对叙事视角也做出了探索,包括使用单视角完成多个事件的叙述、从人物主观视角中复制代理视角;继续延展了不可靠叙述的手法,包括将不可靠叙述的内容凝练为符号、以空间叙事替代不可靠叙述所承担的作用。第五,阐述谜题电影叙事手法与微电影结合所产生的影响。谜题电影叙事手法的迁移进一步丰富了电影叙事学理论;在信息碎片化时代提升了信息内容的审美价值和受众的审美能力;为分众时代移动端和其他平台的商业营销拓宽了思路;从题材和形态的内外两个层面拓展了未来电影的思考空间;给微电影未来发展也提供了诸多可能,包括与电影之间新的关系以及自身形态的演变方向等。最后,结语部分从宏观层面对以上阐述的内容、现象和影响予以总结,并对一些内容作简要的补充说明。
其他文献
随着大众传媒和技术发展,信息传播途径发生了很大变化,文字已不再是信息传递和交换的唯一方式,图像作为一种生动的符号资源越来越受世人关注。Kress和van Leeuwen所提出的视觉语法(2006)为图像分析提供了较为系统的框架,但该框架本身具有局限性,不能完全适用于各种图像,其后为了补充和完善,其他分析框架相继提出。本文将多模态话语分析与认知语言学相结合,从隐喻和转喻的视角研究视觉语法,回顾、梳理
教学设计能力作为教师最核心的专业能力之一,对于教师专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势必需着重关注。但目前关于教学设计能力的研究,还未深入到具体的学科上,尤其是针对小学语文新手教师的阅读教学设计能力系统研究相对空白。因此,对小学语文新手教师阅读教学设计能力展开研究,既丰富、深化了教学设计能力和小学语文新手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理论,也对小学语文新手教师这一群体的阅读教学设计能力提升和专业发展提供
不良学业情绪既是厌学的原因又是厌学的结果,已引起学者广泛关注。青春期前后学生的学业情绪状态更容易起伏,该阶段学业情绪的发展特点和产生机制,理论和实证研究都需要进一步拓展。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学生嵌套在教师、同伴和家庭的多种系统内,需要从多角度探索变量的因果关系。全面二孩政策,改变了青少年的人际关系模式,给学生的同伴关系、自我效能感和师生关系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冲击,这些变化会如何影响学业情绪,新时代中小
学位
真实事件改编影片,是以有价值和影响力的真实事件为创作题材,将真实性与艺术性相结合,通过改编手法的技巧与手段,戏剧化的构建情节故事与人物形象,从而使影片达到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真实事件改编电影呈现在荧幕之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与票房。优秀的真实事件改编电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反言之,低俗的真实事件改编电影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而此类影片的成功与否,最重要的就在于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小学劳动教育始于清朝末年。伴随着中西方文化的激荡,传统观念与现代思想的交融,应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发展的需求,清政府将“手工科”劳动教育正式纳入小学课程体系。小学劳动教育教科书作为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主要载体,从复制性译介走向自我编著,从简单性照搬到走向自我创生,从匆匆草创走向自我发展,在经历仿编、自我探索、劳动体力化直至最后恢复调整的过程后,逐渐形成了一条漫长而曲折又独具特色的发展路
学位
学位
晚清之际,社会剧变,文化激荡,吴汝纶作为一位极具使命感的传统文人,面对救时济世、存续中学的时代主题,求良策于古文,探求古文的深层机制,从而形成了以“才”“气”“学”为核心的古文理论。本文聚焦于吴汝纶的“才”“气”“学”三个范畴,分四章论述其独具特色的古文理论。第一章论述吴汝纶“才”“气”“学”范畴的理论内涵。其中“才”指可被培养的、将审美体验呈现为古文的能力;“气”则具体分为“气骨”“气脉”“气韵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