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上升,但地方政府债务也快速积累。尤其是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改革,使得地方政府的事权和财权不匹配,地方政府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不得不大量举债。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我国政府采取积极财政政策来减轻金融危机带来的不良影响。此后一直到2004年,我国政府实行的都是积极财政政策,这进一步扩大了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引发了我国政府又一轮的积极财政政策和投资刺激计划,这使得地方政府债务总量急剧增长。2010年后,我国经济出现增速放缓、经济结构不协调等问题,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2013年我国开始实施新型城镇化,以期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但新型城镇化的实施也进一步加剧了地方政府债务的积累。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展开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一方面,从全国层面和地区层面来认识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另一方面,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来分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分析方面,基于国家审计署公布的相关审计数据,对全国30个省市近十年的地方政府债务数据进行测算与分析。发现近年来全国各省市地方政府债务增速呈现上升态势,地方政府债务总量十分庞大,超过80%的省市地方政府债务占GDP比重超过24%。四大地区地方政府债务分化严重,债务总量上东部地区远高于其他三大地区,西部地区最少,但就地方政府债务占GDP比重来看,西部地区占比最高,然后依次是东北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对比新型城镇化实施前后的地方政府债务状况,发现新型城镇化实施过后,地方政府债务增速明显加快,但各地区政府债务占比情况均有所下降。在理论推导分析中,分别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角度来分析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将新型城镇化作为政策冲击,分析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短期内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而在长期中地方政府债务的增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类似“倒U型”;新型城镇化的实施尽管会提升地方政府债务—资本存量比率,但会提高经济的稳态增长率。在实证分析方面,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对全国30个省市和四大地的2006-2015年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从全国层面来看,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新型城镇化水平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对外开放程度对区域经济增长均有促进作用。将新型城镇化的实施作为分界点,来进行前后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新型城镇化前后,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经济增长均呈负向影响,且新型城镇化实施过后,地方政府债务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从四大地区层面来看,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经济增长同样具有抑制作用,抑制作用由强至弱分别为西部、东北、中部、东部。仍将新型城镇化的实施作为分界点来进行前后对比分析,结果与全国层面的结果保持一致,新型城镇化实施前后四大地区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且新型城镇化实施后,这种抑制作用均有所增强。最后总结研究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具体政策建议为:建立灵活有效的宏观调控机制;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平衡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严控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建立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协调地区发展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