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视网膜血氧测定技术,探讨在中医实热证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视网膜血氧代谢的变化;揭示正常人群视网膜血氧饱和度的相关影响因素;探索在常见眼病中视网膜血氧饱和度与视网膜结构损害的关系,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横断面研究。 1、选取家兔32例,小型猪12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正常组和实热组(家兔每组16只,小型猪每组6只),实热组动物均经腹腔注射内毒素悬液,建立实热模型,正常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观察造模前后不同时间点动物体温变化。待体温升至最高后采用视网膜血氧饱和度测量仪检测动物受检眼视网膜血氧饱和度并对比造模前后差异。两组动物均于图像采集后进一步采集外周血,进行血常规、血沉、血液流变学、凝血全套的检测。 2、对正常受试者210例进行眼科检查,并采用视网膜血氧饱和度测量仪对受试者视网膜动静脉的血氧饱和度和血管直径进行测量分析;收集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变量血氧饱和度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 3、临床确诊为RVO恢复期(大于3个月)患者30例30眼,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15例30眼,葡萄膜炎患者15例30眼,病理性近视患者15例30眼纳入研究,均以正常健康者56例56眼作为正常对照。采用视网膜血氧饱和度测量仪对受检者视网膜动静脉的血氧饱和度和血管直径进行测量分析。 结果: 1.家兔实热模型造模前视网膜动脉和静脉平均血氧饱和度分别为(111.75±5.02)%、(108.86±4.30)%,造模后动脉和静脉血氧饱和度分别为(115.31±6.88)、(113.97±6.51)%;小型猪造模前视网膜动脉和静脉平均血氧饱和度分别为(105.04±3.53)%、(67.51±6.55)%,造模后视网膜动脉和静脉血氧饱和度分别为(108.72±4.60)%、(74.49±6.85)%。造模前后经配对t检验比较,家兔和小型猪造模后视网膜动脉平均血氧饱和度均明显升高(P<0.05),视网膜静脉血氧饱和度显著升高(P<0.05);小型猪造模前后动静脉平均血氧饱和度差值分别为(37.53±5.00)%、(34.23±5.92)%,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10例正常人群的视网膜平均动脉血氧饱和度为(97.06±5.24)%,视网膜平均静脉血氧饱和度为(62.39±5.45)%,视网膜平均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值为(34.68±5.20)%。鼻上象限的平均动脉、静脉血氧饱和度最高,分别为(101.64±6.97)%、(66.55±5.64)%。性别(B=4.540,P=0.000)与视网膜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值呈独立正相关;年龄(B=-0.187,P=0.011)与视网膜动脉管径呈独立负相关;体重(B=-0.227,P=0.018)与视网膜动脉管径呈独立负相关;性别(B=6.684,P=0.007)与视网膜静脉管径呈独立正相关;年龄(B=–0.260, P=0.009)与视网膜静脉管径呈独立负相关;BMI(B=–0.852,P=0.021)与视网膜静脉管径呈独立负相关。 3.①CRVO组视网膜动脉平均血氧饱和度较正常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VO组视网膜动脉各象限的血氧饱和度均较正常组升高,其中颞上分支、鼻下分支及颞下分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VO组视网膜静脉平均血氧饱和度较正常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VO组视网膜静脉各象限的血氧饱和度较正常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VO组视网膜动静脉血氧饱和度的差值较正常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VO组视网膜动脉与静脉管径较正常组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②BRVO组视网膜动脉平均血氧饱和度较正常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VO组视网膜静脉平均血氧饱和度较正常组低,趋势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RVO组受累静脉血氧饱和度与非受累静脉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RVO组视网膜动静脉血氧饱和度的差值较正常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③视网膜色素变性(RP)组不同病程间的视网膜动脉血氧饱和度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P组不同病程间的视网膜静脉血氧饱和度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P组与正常组视网膜动脉平均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差异(P>0.05);RP组与正常组视网膜静脉血氧饱和度无显著差异(P>0.05);RP组视网膜鼻上分支动脉平均血氧饱和度较正常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P组视网膜鼻下分支静脉的血氧饱和度较正常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P组视网膜动脉管径较正常组低,有明显差异(P<0.05);RP组视网膜静脉管径较正常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④葡萄膜炎组视网膜静脉平均血氧饱和度较正常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葡萄膜炎组视网膜静脉各象限的血氧饱和度均较正常组低,其中颞上分支与颞下分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葡萄膜炎组视网膜动静脉血氧饱和度的差值较正常组高,趋势明显,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⑤病理性近视组视网膜动脉平均血氧饱和度较正常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性近视组视网膜颞下分支动脉血氧饱和度均较正常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性近视组视网膜静脉颞上分支的血氧饱和度较正常组高,鼻下分支的血氧饱和度较正常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性近视组视网膜动脉平均管径较正常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内毒素诱发的实热动物模型其生物学特征首先是血液成分和凝血系统异常的炎症反应,动物模型循环系统呈低粘、低浓、低聚、低凝状态,视网膜动脉和静脉血氧饱和度异常升高则进一步提示实热模型的视网膜氧代谢异常以及微循环障碍是实热证的病理机制之一。 2、正常人群视网膜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值与性别相关,男性的视网膜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值较大。不同象限的视网膜血氧饱和度存在差异,提示视网膜氧含量在各象限的分布并不均匀。视网膜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值与性别密切相关;视网膜动脉管径与年龄、体重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随着体重的增加而逐渐降低。静脉管径与性别、年龄、BMI密切相关。 3、与正常健康人群相比,CRVO恢复期患者视网膜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静脉血氧饱和度明显降低,视网膜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值明显升高;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视网膜动脉以及静脉管径明显缩窄,但视网膜动脉、静脉血氧饱和度以及视网膜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值无明显变化;葡萄膜炎患者视网膜静脉平均血氧饱和度明显降低,动静脉血氧饱和度的差值有升高的趋势;病理性近视患者视网膜动脉平均血氧饱和度明显降低,视网膜动脉平均管径明显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