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水蛭、大黄及其复方影响大鼠MsC产生FN及Bax、Bcl-2的研究

来源 :河南中医学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_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以黄芪、水蛭、大黄及其复方(黄芪、水蛭、大黄、党参、川芎)具有代表性药物作为研究对象,以系膜细胞增生作为作用的靶点,以在肾脏病发生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学术界公认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FN 和凋亡调控基因 Bax、Bcl-2为检测目标。观察黄芪、水蛭、大黄及复方含药血清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下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esangial Cells,MsC)表达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 的强弱,对凋亡调控基因 Bax、Bcl-2 的影响和促进MsC凋亡作用的强弱。   方法 在大鼠原代肾小球系膜细胞体外培养的基础上,利用 LPS诱发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的模型。采用 ELISA 法检测黄芪、水蛭、大黄及其复方对 MsC 表达FN的影响,实验中将系膜细胞分为九组:控制组、模型组、对照组、黄芪组、水蛭组、大黄组、雷公藤多甙组,复方组、复方+雷公藤多甙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调控基因 Bax、Bcl-2,并测得凋亡细胞数,实验中将系膜细胞分为七组:对照组、黄芪组、水蛭组、大黄组、雷公藤多甙组,复方组、复方+雷公藤多甙组;并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大鼠血浆中是否含有黄芪、大黄、水蛭、雷公藤多甙片的主要成分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大黄酸和大黄素、次黄嘌呤、雷公藤甲素。   结果 在抑制MsC产生FN方面:水蛭组抑制作用强于黄芪组和大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黄组与黄芪组相比,优于黄芪组,有显著性差异;水蛭组与雷公藤多甙组和复方组作用相近,三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复方+雷公藤多甙组作用最佳,与其他各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免疫组化法标记MsC的凋亡调控基因Bax、Bcl-2方面:标记出含促凋亡蛋白Bax的细胞率上水蛭组和大黄组明显高于黄芪组,有显著性差别( P<0.0024);复方组标记出含促凋亡蛋白Bax的细胞率与单味中药组相比,高于单味中药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024);以复方+雷公藤多甙组标记出含促凋亡蛋白 Bax 的细胞率最高;而各含药血清组在标记出含抑制凋亡蛋白 Bcl-2的细胞率与Bax大致相反。各含药血清组MsC凋亡率之间的比较:水蛭组和大黄组明显优于黄芪组,有显著性差别( P<0.0024);复方组与单味中药组相比,均优于单味中药组可明显促进系膜细胞凋亡,有显著性差别(P<0.0024),以复方+雷公藤多甙组作用最佳,与其他各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24)。经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大鼠血浆中含有黄芪、大黄、水蛭、雷公藤多甙片的主要成分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大黄酸和大黄素、次黄嘌呤、雷公 藤甲素。   结论 各含药血清组均能明显降低经LPS刺激后体外培养的大鼠MsC产生FN的含量,以复方+雷公藤多甙组作用最佳,水蛭组抑制作用较强,优于黄芪组;在促进大鼠 MsC凋亡方面,仍以复方+雷公藤多甙组作用最佳,水蛭组和大黄组作用较强,优于黄芪组。得出活血化瘀水蛭在抑制系膜细胞增生,促进系膜细胞凋亡方面效果优于益气类中药黄芪,也间接说明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以复方+雷公藤多甙效果最优。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以我院骨伤科近几十年来临床应用于治疗创伤修复的有效方剂复方苦参黄柏溶液为研究对象,创新经氧驱动雾化的形式治疗急性创伤修复模型大鼠创面;通过对各组模型大鼠
  目的:本实验为课题―雷公藤甲素对同种异体软骨细胞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作用的实验研究‖的前期实验,目的是通过研究兔关节软骨细胞体外二维及三维培养环境中增殖及代谢情况,
  目的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是多种肾脏疾病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病理表现,其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细胞转变或转分化、细胞因子及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大量
  目的:观察解毒疏肝汤治疗原发性肝癌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发热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解毒疏肝汤治疗原发性肝癌
目的:观察胃欢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虚弱型的临床实际疗效、安全性及对其作用机制的研讨。  方法:本次临床研究将6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虚弱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