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分为三个部分:(一)不同调质温度对颗粒饲料质量和还原糖含量影响的研究;(二)玉米-豆粕型日粮经不同温度调质后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影响的研究;(三)玉米-豆粕型日粮经不同温度调质后对肉鸡肠道消化酶和黏膜形态结构影响的研究。第一部分,以玉米-豆粕型肉鸡日粮为试验料,在饲料加工过程中,将全价粉料分别经70℃、80℃和90℃三个温度调质后制成颗粒料,用淀粉糊化度、颗粒耐久性(PDI)、还原糖含量等指标评价调质温度对饲料加工和颗粒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调质温度升高显著提高颗粒料的颗粒耐久性和淀粉糊化度(P<0.01),并且淀粉糊化度和颗粒耐久性之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随着淀粉糊化度的升高,颗粒耐久性也大致呈上升趋势;而饲料中还原糖的含量随调质温度的升高而明显降低(P<0.01),说明随调质温度的升高,饲料发生美拉德反应的程度增加。第二部分,选择体重52g左右的1日龄艾维茵肉鸡288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研究玉米-豆粕型肉鸡全价粉料经70℃、80℃和90℃三个温度调质后对艾维茵肉鸡生产性能及其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28日龄阶段70℃组的粗蛋白消化率显著高于90℃组(P<0.05),各处理组其它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部分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80℃组最高(P>0.05)。另外,三个处理组日粮对肉鸡采食量和生产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相互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调质温度过高将降低肉鸡的日增重和饲料报酬,当调质温度超过80℃时,肉鸡生长性能和饲料报酬呈降低趋势(P>0.05)第三部分,在试验鸡49d时,每组随机选取12只鸡,每重复2只,屠宰收集十二指肠和空肠食糜和黏膜后充分混合,剪取肉仔鸡十二指肠中段、空肠前段(前1/4处)和回肠中段等部位的肠道组织2cm左右,分别测定肠道相关消化酶活性和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结果表明:三个处理组日粮对肉鸡十二指肠、空肠的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小肠各段绒毛长度、隐窝深度和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简称V/C)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相互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70℃和80℃时淀粉酶、胰蛋白酶活性均比90℃高;90℃时,隐窝均最深,除空肠外其余各段肠绒毛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