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加入WTO后,中国农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和条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两年多来,加入WTO对我国农业所产生的影响也已经显现出来。针对农产品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本文就如何有效地提高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抵御进口农产品的冲击和扩大优质农产品的出口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
全面提升竞争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农业竞争,已经不是单一的产品生产能力的竞争,而是生产、加工、销售及技术开发等诸多环节与整个生产体系的竞争,它要求农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转型和农业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政府应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企业则要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与国外企业展开全方位的竞争。本文正是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增强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建议和思考。
本文首先从国际上两种关于竞争力的基本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出发,简单回顾了两种理论的基本观点以及各自的优缺点。接着引入了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分别对四种类型的农业经济活动分析了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竞争力的核心,即创造消费者价值,以及实现竞争优势的两条基本途径:低成本和产品差异性。
然后,本文建立了评价农产品竞争力的指标体系,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优势和劣势之所在,并对此分析了影响我国农产品竞争力水平的关键因素。自然资源的短缺,政府扶持力度的不够,基础设施的落后,农业科技投入的不足,以及农民素质的低下等等,都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文章在最后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一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