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疫里默氏杆菌检测方法的建立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niu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鸭疫里默氏菌( 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RA)病是一种主要侵害鸭、火鸡和其他鸟类的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又称为新鸭病、鸭疫综合征、传染性浆膜炎和鸭疫巴氏杆菌病等。该病主要病理变化是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干酪样输卵管炎等,发病率高,病死率也高。耐过鸭多成僵鸭,生长迟缓,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是目前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目前该病在检测上主要通过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细菌的分离鉴定、分子生物学检测及血清学检测。这些方法能够较为准确的检测出该病。本实验主要建立了该菌的PCR检测方法和该病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能够快速、准确鉴定。本研究成功的建立了该菌的PCR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鸭疫里默氏杆菌OmpA基因中ATCC株OmpA序列,应用DNAstar引物设计软件,在基因保守区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初步建立一种快速、经济、敏感的菌落PCR检测方法,以直接鉴定该菌。经分离鉴定1、2、10、11型16株菌,均扩增出670bp的特异性片段,表明该引物的可靠性。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1、2、10、11型4参考菌株均能扩增出670bp特异性的核酸片段,而大肠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 PCR的最低检出限量为80个鸭疫里氏杆菌。对新建立的菌落PCR及常规PCR方法进行扩增比较,结果表明菌落PCR和常规PCR的结果一致,均能扩增出相同大小的特异性条带,进一步证明了菌落PCR技术检测该菌的可靠性。本研究成功的克隆表达了参照已知鸭疫里默氏杆菌外膜蛋白A(OmpA)全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经PCR扩增得到目的片段约1164bp,然后克隆入pET-28a(+)载体中,经测序比较,与标准序列的核苷酸同源性达98.5%。转化BL21-DL3,经诱导后,SDS-PAGE结果显示,OmpA得到高效表达,Western-blotting检测呈阳性,可被RA1型和RA2型全菌兔血清识别。该研究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免疫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本研究用纯化的鸭疫里默氏杆菌OmpA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初步建立了检测鸭疫里默氏杆菌的间接ELISA方法,并确定了ELISA最佳工作条件:抗原包被浓度为12.5μg/mL,4℃过夜,血清(1∶80)和酶标羊抗鸭IgG二抗(1:600)分别在37℃温育1h,底物溶液37℃显色15 min。特异性和重复性实验表明,该法特异性好、重复性高。
其他文献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师势必要突破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实现阅读教学创新发展,从而拥抱新课标及素质教育理念切实改善阅读教学质量.为此,本文主要结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分析
摘要: 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学校优质与现代化建设的需求,使得学校文化的重建成为必然。课程改革的根本依托在于学校文化重建,学校文化重建是新课程最深层次的改革。本文从文化学视角探讨学校文化的重建应如何由“应试型”的“反对话文化”向“发展型”的“对话文化”的转型。  关键词: 课程改革 学校文化 转型 重建    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学校优质与现代化建设的需求,使得学校文化的重建成为必然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学生会接触到很多小学阶段没有学习到的科目,同时对于主科的学习难度也会增大,那么这个时候学生的学习压力就会有一定的增高.物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属于套式病毒目(Nidovirales)、动脉炎病毒科(Arteriviridae)、动脉炎病毒属(Arteriv
初中阶段历史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极其重要,学生掌握历史不仅是能够可以增长自己的见识,学生也通过对历史的学习能够增长知识,了解到历史上某一些人物事迹是怎样的,历史事件为
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如何实现课堂教学实际效果的最大化.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备课环节是举足轻重的关键.我们要求老师在备课中体现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摘要: 文章指出,为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管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以人为本,优化学生的主体作用;科学运筹,优化课堂时间;以情唤情,优化师生关系;适时激励,优化课堂评价。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以人为本 科学运筹 以情唤情 适时激励    从上学期开始,我校教研组全面落实教育局“贯彻新理念,实践新课程”的要求,在校长室和教导处的具体指导下,大力加强校本教研,以课程改革和课堂改革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