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乙肝病毒(HBV)感染造成的终末期肝病或暴发性肝炎预后极差,肝移植通常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术后乙肝病毒再感染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目的:探讨病毒学因素对原位肝移植(OLT)后乙肝病毒再感染的影响(包括术前病毒含量、HBVS基因变异)。 方法:以荧光定量方法检测11例因乙肝相关性终末期肝病行肝移植治疗的患者术前血清的乙肝病毒含量,并比较三组病毒水平。以套式PCR方法检测11例肝移植患者术前、术后血清及15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的HBV DNA,并测序。选择肝移植患者存在a决定簇变异的阳性片段进行克隆后测序。比较再感染组术前、术后乙肝病毒序列及各组病毒基因间的差异;并以Goldkey软件分析各变异点对抗原决定簇分布的影响。 结果:再感染组术前乙肝病毒水平明显高于术后未感染组;所有肝移植患者均为adr亚型,仅有1个克隆株为adw亚型,14/15慢性乙肝患者为adr亚型;自然状态下,长期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可出现HBVS基因变异,这些变异(Thr131Asn,Met133Thr,Gly145Ala等)能够改变MHR区决定簇构象;HBIg治疗过程中,劣势毒株转变为优势病毒,且术后出现新的氨基酸替换(如Cys138Arg);S基因某些位点的变异引起聚合酶氨基酸替换,甚至出现终止子变异。此外,S基因MHR区外散在分布多点变异,在肝移植患者和慢性乙肝感染患者中均可见(VaL117Ala、Leu213Ile等)。 结论:术前HBV复制与否及复制水平是影响术后乙肝病毒再感染的因素之一:本研究中绝大多数患者来自我国北方地区,序列测定结果符合劝r亚型的地区分布特征;部分变异病毒株可以明显改变a决定簇构象,在抗-HB。存在下仍能造成术后HBV再感染,即出现“抗体逃巡现家”;HBIg造成的免疫压力,对病毒变异具有筛选和促进作用:N*VS基回区变异可干扰聚合酶序列,但未累及其高保守区(YMDD基序),也许对抗病毒药物(如:拉米陕吭)的敏感性无影响,但P区终止密码子天变可能会影。们病责复制能力;MHR区外敝齐分布的变异,尤其LeuZI 3lie变异,可能在乙肝慢忖感染过程中具有一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