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将PDGF联合纤维蛋白凝胶注入兔胫骨骨折不愈合模型局部,通过Micro-CT、HE染色、血清生化指标及生物力学测试等方法,从影像学及组织形态学等方面观察研究PDGF对骨折不愈合修复的影响,为骨折患者后期发生不愈合和延迟愈合的治疗提供新的依据和选择。方法:挑取体重2.0-2.5kg的雄性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8只,遵循无菌原则,人为造成兔右侧胫骨中段骨折,后利用电烧灼法破坏骨折周围骨膜组织,研磨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将PDGF联合纤维蛋白凝胶注入兔胫骨骨折不愈合模型局部,通过Micro-CT、HE染色、血清生化指标及生物力学测试等方法,从影像学及组织形态学等方面观察研究PDGF对骨折不愈合修复的影响,为骨折患者后期发生不愈合和延迟愈合的治疗提供新的依据和选择。方法:挑取体重2.0-2.5kg的雄性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8只,遵循无菌原则,人为造成兔右侧胫骨中段骨折,后利用电烧灼法破坏骨折周围骨膜组织,研磨骨折端骨质使其造成一定范围缺损,后以2.5mm克氏针行内固定,骨折端骨膜破坏的同时造成了骨折端血运受损,术中内固定所用克氏针直径略小于胫骨髓腔直径,人为造成骨折端内固定轴向不稳定,术后6个月,观察大白兔胫骨骨折未愈合,表明建模成功。建模成功,随机数字表法,分A组(空白对照组)、B组(纤维蛋白凝胶组)、C组(PDGF组)、D组(PDGF+纤维蛋白凝胶组)4个组,每组12只,各组分别在建模成功后在骨折局部经皮注射药物,连续7天,1天1次,各组注射的药物分别为:B组(200u L纤维蛋白凝胶)、C组(200ug PDGF+1m L生理盐水)、D组(200u L纤维蛋白凝胶+200ug PDGF+1m L生理盐水),A组按同等计量盐水注射并采取余三组相同的给药时间和次数。注射药物8w后实验大白兔取血留标并处死,行Micro CT观察各组骨折端愈合情况以及检测各组骨折端骨矿含量、骨矿密度及骨体积分数,Micro CT检查完毕后取各组骨折周围骨痂组织标本,对其脱钙HE染色行组织学观察。利用蛋白质芯片法测定各组4周、8周兔血清中VEGF和IGF-1的含量。用统计软件SPSS25.0,统计分析所得数据,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各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LSD法对组间数据进行两两比较,分析前对各组数据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及正态检验,检验水准a=0.05,P<0.05则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Micro CT结果Micro CT分析8周后骨折部位骨组织形态和骨量变化。结果显示D组不论是骨矿含量、骨矿密度还是骨体积分数均明显高于余下三组,C组优于A、B组低于D组,A、B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组织学观察结果Micro CT分析结束,各组分别取各自骨痂标本,分别经固定、脱钙、脱水处理后,染色行组织学分析,结果显示:D组联合组的骨小梁明显增多,大部分能够交织成网状,纤维骨痂减少,骨性骨痂增多,可见成熟的板层状骨;C组可见部分骨小梁形成,未形成网状,标本中能够见少量成熟板层骨及骨性骨痂出现;骨性骨痂在A组对照组和B组纤维蛋白凝胶组中增多不明显,组织中充斥大量纤维骨痂和不成熟骨小梁形成。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测定血清中VEGF、IGF-1含量(蛋白质芯片法)显示,注射4周时,C组PDGF组和D组PDGF联合纤维蛋白凝胶组血清中VEGF、IGF-1含量明显高且对比A、B组且差异显著(P<0.05),PDGF组和联合组组差别不明显,P>0.05;注射8周后,联合组所测血清中含量优于余A、B、C三组,C组明显高于A、B组,但低于联合组(D组),P<0.05;对照组和凝胶组差异不明显,P>0.05。生物力学测试结果解剖骨折部位,分离组织后用商业材料分析系统(Instron3343材料试验机),行三点弯曲试验,记录其加压中的胫骨极限载荷,分析计算骨折区域的力学性质。用统计学分析计算后显示,A、B组没有明显区别,C组较A、B组增加明显,PDGF联合纤维蛋白凝胶治疗的D组增加最为突出,说明了PDGF联合纤维蛋白凝胶更能有效且长时间促进骨折区骨形成。结论:1、单独应用外源性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能够明显改善兔胫骨骨折不愈合。2、纤维蛋白凝胶本身无促成骨作用,与PDGF联合应用能够大大发挥后者作用,且与单独应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相比作用时间更长,后期效果更明显。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 et Zucc)的化学成分。方法实验分别以石油醚-乙酸乙酯(9∶1、7∶1、5∶1、3∶1、1∶1)作为硅胶柱色谱梯度洗脱剂,收集到的组分经制备HPLC进一步分离纯化,~1H-NMR、13C-NMR、DEPT等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的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出8种化合物,分别是:22(Z)-麦角甾-4,6,8,22-四烯
少先队员的身份认同水平不仅关系学校少先队工作的开展,而且也影响少年儿童的家国认同和政治认同。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为反思少先队员身份认同提供了新的启示,以互动仪式链理论为视角审视当前少先队员身份认同的现状,发现存在角色意识模糊、互动仪式空洞、情感能量匮乏、群体符号意识淡薄等问题。基于此,需要从明确少先队员主体地位、创设有效互动仪式、激发积极情感共鸣、增强少先队群体团结等方面入手,提出少先队员身份认
目的:探讨羌活两种提取物对HIRI模型大鼠的影响及减小肝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将82只6周龄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Blank组,B组)、单纯模型组(Model组,M组)、羌活70%乙醇提取物预处理组(Qiang Huo Ethyl alcohol组,QH-EA组)和羌活正丁醇提取物预处理组(Qiang Huo n-Butyl alcohol组,QH-NBA组)4组,空白组10只,M组、Q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T2mapping成像定量参数对颈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应用。材料与方法:选择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10月到2021年4月在本院就诊者80例,并对被检者用西门子Prisma 3.0T MRI扫描仪行颈椎T2WI、DKI及T2mapping定量成像扫描,按照Miyazaki分级标准,进行颈椎间盘退变程度分类,在后处
还原—磁选提镍工艺具有能耗低、污染少等优点,对于低品位红土镍矿具有显著的优势。该工艺技术的关键在于,镍铁金属颗粒可以充分地从矿石中还原出来,并聚集长大成为一些有利于磁选分离的粒径。众多研究表明,通过在红土镍矿还原过程中引入氯化物、氟化物及硫酸盐等化学添加剂可强化镍矿还原并促进镍铁金属颗粒的聚集长大。近年来,不锈钢酸洗过程中产生的铬泥因其含有毒致癌六价铬而被视为危废,目前尚未有安全有效的处置方式。基
目的:研究微小RNA-146b(micro RNA-146b,miR-146b)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1(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1,Her-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两者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并分别研究两者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为探究胃癌的发生机制与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一些依据。方法:收集胃镜及病理活检后首次确诊为胃癌,并且病例资料完整
目的:肝癌由于其发病隐匿,多数病例在诊断时即为中晚期,其五年生存率低于20%。RBPs在肝癌中通过多种机制参与肝癌的发生,并对肝癌患者预后产生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旨在运用RBPs构建肝癌预后评估模型用于评估肝癌患者的预后。方法:从TCGA数据库及ICGC数据库下载肝癌及正常肝组织表达谱数据及临床数据,通过差异分析筛选差异表达的RBPs,进行GO、KEGG富集分析探索差异RBPs在肝癌中的功能,构
目的:通过观察自拟清热益肾方对肾阴虚湿热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并通过对CRP、IL-6、Ig A、Ig G、C3、C4及PRO、BLD等指标的观察,尝试探讨清热益肾方治疗肾阴虚湿热型HSPN的可能机制,为中医治疗HSPN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方法:征得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收集青海省中医院门诊、住院部经确诊为HSPN且中医证属肾阴虚湿热型的患者61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
大型真菌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一直是菌物学家研究的重点,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区内分布森林是我国森林分布的上限,是高寒林区重要的种群库。本研究通过对三江源主要林区大型真菌调查、采样,运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和分子系统发育研究,明确三江源主要林区大型真菌种类,为三江源菌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2019-2021年,共采集大型真菌标本900余
目的:本研究分析腹腔镜下管状胃成形术与腹腔镜下食管胃前壁吻合术在近端胃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两种手术方式,何种术式可以更好的减轻术后胃食管反流、改善术后营养状况,为近端胃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接受腹腔镜下管状胃成形术与腹腔镜下食管胃前壁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性别、身高、体重、年龄、肿瘤分期、分化程度、B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