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汉语的构词法系统以复合为主,在其自然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一些构词能力强且语义虚化了的构词成分,这类成分就是词缀。从语言类型学的研究结果看,词缀是派生能力强且语义虚化的黏着词素,然而,汉语中的很多词缀虽具有语义虚化的特点但却基本不再构造新词。因此,根据语义虚化和类推功能等标准本文将汉语的词缀分为典型词缀和类词缀,其中具有语义半虚化和强大类推功能的一类是类词缀,这类成分便是本文的研究对象。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本文以类词缀为切入点从广义形态的角度努力挖掘汉语中的准形态或者说准标记,力图通过研究这些有限的准形态或准标记的构词特点实现对无限的典外词的控制。本文基本的研究方法是基于大规模真实文本语料库(2633.92万字)的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除此之外还坚持描写与解释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共时与历时相结合、汉外语言对比等基本语言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有:1.有助于加深对汉语构词法和汉语本质特点的理性认识。2.有助于为计算机自动分析提供所需的部分词法知识。3.有助于进一步完善词典编纂和提高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质量。下面按章节顺序分别概述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绪论:阐述本课题的研究缘起与意义,介绍本文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语料来源及加工情况。第一章:综述汉语词缀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将汉语词缀研究分为初创期、搁置期、复苏期和繁荣期四个阶段,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概述词缀研究的现状并作出了评述。最后提出了汉语词缀研究有待解决的几个问题。第二章:主要讨论汉语类词缀的性质、判定和范围等几个基本问题。首先从原型范畴理论角度论证了“类词缀”这一术语提出的价值意义,然后论述了类词缀与典型词缀、实词素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类词缀与典型词缀的区别表现在语义透明度、语义相容性、生成新派生词的能力、与词根的粘附度等方面。在这一节的论述中本文提出了组合构词能力、生成新词能力和语义贡献度等几个概念。类词缀与实词素的区别表现在构词特点和认知基础两个方面。类词缀和典型词缀及实词素的联系:类词缀是实词素向典型词缀语法化过程中的中间过渡成分,整个类词缀的集合表现为一个连续统。通过论述三者之间的关系后指出,类词缀是语言动态发展中的,语义虚化、构词定位并能大量类推构词的一类粘着附加构词成分。其次,本章提出并论证了汉语类词缀的判定标准,即语义虚化、语义粘附、单向高搭配和构词定位。通过提出的定性标准并参考穷尽统计前贤提出的汉语类词缀,划定了汉语类词缀的范围,其中前缀16个,后缀34个。最后,对汉语类词缀的几个外部特点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典型词缀构词以双音节形式为主不同,汉语类词缀无论是前缀还是后缀其构词都是以三音节为主的,二者构成的三音节词的比例分别是58%和67%。同时还对类词缀的语体分布以及词缀的叠加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第三章:本章重点分析考察了汉语类词缀的类型和功能。首先,从位置、音节、来源、构词能力和使用度等五种不同角度对汉语类词缀进行了划分,对按每种标准划分的结果都进行了定量统计。其次,论述了汉语类词缀的词性标记功能和短语词化功能。最后,从认知、语法化等多种角度对汉语中几组使用度较高的同义类词缀进行了比较研究,包括表“人”同义类词缀、表“方位”同义类词缀和表“否定”同义类词缀。如以表“方位”同义类词缀的对比研究为例,本文运用认知隐喻学的理论对类词缀“头”和“面”的语义侧重点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变换分析法和基于语料库的定量统计最后得出结论:类词缀“头”和“面”及其构成的派生词在心理视点上存在着很大不同。“头”表示前景焦点所指在背景参照物的内部,属内部视点型,“面”表示前景焦点所指在背景参照物的外部,属外部视点型。借助两个不同规模的语料库,最后统计到由二者构成的所有词语在真实语料的表现中,“头”作为内部视点所占的比例分别是62.86%和65.06%,作为外部视点所占的比例分别是20.00%和16.87%。而“面”作为外部视点所占的比例分别是67.65%和65.87%,作为内部视点所占的比例分别是20.59%和26.35%。定量统计的结果与定性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互相印证。第四章:本章考察了汉语类词缀的发展演变等一系列问题。首先通过论述指出汉语词缀和类词缀的发展没有也不会动摇汉语以复合法为主的构词格局。然后着重阐述了汉语词素词缀化的动因,主要有社会因素、经济效率原则、语言类推机制、语言接触,以及语言使用者追新求异的语用心理等。本文认为由语言接触形成的汉语类词缀大都有很强的汉语语义基础,并不是对外语词法成分的简单对译,将汉语词缀和外语词缀直接比附,甚至认为凡是用来翻译外语词缀的汉语语素就一定是汉语的词缀是不恰当的。其次从潜显理论的角度论述了派生词的“潜”与“显”转化的问题。最后,讨论了汉语类词缀的语法化特征,主要表现为语义粘附、抽象虚化、重新分析、语义俯瞰等,并就汉语类词缀的发展做了一定程度的预测。第五章:本章是汉语类词缀的应用研究,包括中文信息处理和第二语言教学中的类词缀问题。第一部分是类词缀与派生词的自动识别。该部分首先开列了分词规范中收录的类词缀和处理策略,通过1998年1月份《人民日报》语料库(约184万字)统计分析了当前词法分析系统和浅层句法分析在派生词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派生词处理的策略,即从词库的角度扩充分词词表、增加可单独管理的用户词典。接着从词法的角度根据大规模语料初步总结出了11条类词缀和词根归并的语言学规则,这将为分词系统和自动句法分析提供一些必要的语言学知识。最后指出了类词缀和词根归并的难点。第二部分是类词缀与对外汉语教学。该部分首先从《语法等级大纲》和《词汇等级大纲》中抽取出了其收录的全部汉语类词缀及其相应的派生词,指出了这两个大纲在类词缀处理上存在的几个问题,如术语的规范一致问题、词缀属性信息的标注、词缀和派生词的收录与排列次序等。最后简要论述了类词缀的类推功能与汉语派生词的习得,举例论述了可以通过类词缀的类推功能提高汉语学习者习得部分派生词的能力。结语:对全文的思路、研究方法、理论基础和研究结论进行了概括总结,并说明了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及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