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喂养方式下早期早产儿出生时和矫正胎龄35周时维生素D和骨矿化的水平,探究不同喂养方式对其骨健康的影响。方法:依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2015年6月~2015年1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分娩的早期早产儿36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根据早产儿生后至矫正胎龄35周母乳喂养总量占总喂养奶量比例,将研究人群分为2组,其中母乳喂养量占总喂养奶量比重<50%为早产儿配方奶喂养为主组(简称: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组)16例,母乳喂养量占总喂养奶量比重≥50%为母乳喂养为主组(简称:母乳喂养组)20例。通过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两组早期早产儿脐带血和矫正胎龄35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 (25-hydroxyvitamin-D,[25(OH)D])和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以及出生后1-2天内和矫正胎龄35周时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水平,比较两组检测值的差异性。此外,根据比较矫正胎龄35周时早产儿体重、身长和头围,分析不同喂养方式对早期早产儿住院期间生长发育的影响。所有数据采用SPSS 20.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母乳喂养组和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组脐血25(OH)D水平分别为25.30(20.13)ng/ml和26.00(7.96)ng/m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胎龄35周时,母乳喂养组和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组血清25(OH)D水平分别是:21.60(8.46)ng/ml和23.48(10.35)ng/m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组和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组,脐血25(OH)D水平(?)20ng/ml分别占5% (1/20)和12.5% (2/16),矫正胎龄35周,血清25(OH)D水平(?)20ng/ml分别占45%(9/20)和37.5%(6/16),两者下降程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矫正胎龄35周时,母乳喂养组血清ALP水平318.0(164)U/L,明显高于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组229.5(110)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母乳喂养组肠外营养时间17.0(7)天,明显短于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组肠外营养时间21.5(6)天,差异有统计学(P<0.05)。(3).矫正胎龄35周时,两组早期早产儿在体重、身长和头围增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 早期早产儿出生时维生素D缺乏不明显,到矫正胎龄35周时维生素D水平有所下降,不同喂养方式对维生素D水平影响不明显。(2).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的早期早产儿的肠外营养时间运用更长,从ALP上升程度分析,早产儿配方奶喂养发生骨骼矿化不良风险更低。(3).两种喂养方式对早期早产儿体重、身长和头围增长影响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