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脑室肿瘤弥散加权成像和磁敏感加权成像的应用研究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ICE867200W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不同侧脑室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材料和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2月60例经组织病理证实的侧脑室肿瘤的MR资料,包括脑膜瘤18例,中枢神经细胞瘤12例,室管膜瘤8例,高级别胶质瘤6例(胶质母细胞瘤4例,间变型星形细胞瘤1例,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1例),脉络丛乳头状瘤5例,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3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室管膜下瘤1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2例,转移癌2例。使用SIEMENS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的MR平扫+增强、DWI和SWI检查。为避开出血灶、小静脉及钙化灶的影响,以SWI图为参照,分别测量肿瘤强化实性区域及对侧正常白质区的表观扩散系数值(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分别计算肿瘤瘤体的相对最小表观扩散系数值(relative minimum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rADCmin)和相对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值(relative average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rADCave)。测量SWI中侧脑室肿瘤的肿瘤内磁敏感性低信号(intratumoral susceptibility signal intensity,ITSS)半定量数据。采用Welch检验分析评价5组侧脑室肿瘤(室管膜瘤、脑膜瘤、中枢神经细胞瘤、高级别胶质瘤和脉络丛乳头状瘤)的rADCmin和rADCave,组间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应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评价5组侧脑室肿瘤ITSS的差异,组间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  1.中枢神经细胞瘤的瘤内实性强化区域rADCmin值(0.75±0.20)和rADCave值(0.85±0.17)明显低于室管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高级别胶质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脑膜瘤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71)。  2.脉络丛乳头状瘤的瘤内实性强化区域rADCmin值(1.40±0.48)和rADCave值(1.53±0.47)明显高于脑膜瘤、中枢神经细胞瘤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室管膜瘤、高级别胶质瘤无显著性差异(P>0.05)。  3.室管膜瘤的rADCave值明显高于脑膜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rADCmin在室管膜瘤和脑膜瘤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4.5组侧脑室肿瘤的瘤内ITSS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膜瘤的ITSS分级最低,明显低于其他侧脑室肿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室管膜瘤的瘤内ITSS分级明显高于中枢神经细胞瘤、脑膜瘤和脉络丛乳头状瘤(P<0.05),但瘤内ITSS分级在室管膜瘤和高级别胶质瘤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857)。  6.高级别胶质瘤和中枢神经细胞瘤的瘤内 ITSS分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高级别胶质瘤和脉络丛乳头状瘤ITSS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DWI和SWI可以分别用于反映侧脑室肿瘤内部的微观结构和出血情况,有助于侧脑室肿瘤术前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   C57小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目的;探讨C57小鼠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PCs)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   材料与方法:取C57小鼠股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