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尽管银行业仍是整个金融市场的佼佼者,但其利润增速却在趋缓,总体利润率趋于下行,加之不良贷款持续增加,中国商业银行的投入产出效率在减弱。据银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第四季度末,商业银行当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6万亿元,同比增长3.54%,利润增速相比去年同期略有上升,但相比2012年同期下降十余个百分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4%,不良贷款余额1.5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83亿元,相比2015年的1.67%,增长7个百分点。透过市场环境深入分析不难发现,货币政策是对商业银行效率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随着国内利率市场化的完成和利率走廊机制的构建,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在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中的重要性将逐渐凸显,我国货币政策工具逐渐由“数量型为主,价格型为辅”向“价格型为主,数量型为辅”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稳健经营关系着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进一步研究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商业银行效率,以及这一影响是否因商业银行异质性而不同,无疑是商业银行在其货币政策传导中介和“经营货币的企业”双重角色中提升效率,保证货币政策顺利传导的重要问题。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本文选取我国2008-2016年共9年的商业银行存款规模、固定资产净值和员工人数作为投入指标,利用税前利润和贷款总额衡量期望产出,引入不良贷款作为非期望产出,通过构建超效率数据包络模型,分别测算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投入产出效率。进一步地,本文将测得的银行投入产出效率值作为被解释变量引入EGLS模型,将货币政策工具变量,商业银行规模、盈利能力、资本状况等银行异质性特征变量及其与货币政策工具的交叉项作为解释变量引入模型,研究了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商业银行效率,以及这一影响是否因商业银行异质性而不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商业银行,其效率水平不同,由高到低分别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并且三类商业银行效率均有提升空间。第二,从货币政策工具类型来看,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对商业银行效率具有正向影响,即货币供给量增加,商业银行效率提高;反之,商业银行效率下降。而利率水平上升,商业银行效率提高;反之,商业银行效率下降。究其原因,我国企业以间接融资为主,贷款需求的价格弹性低、居民储蓄比重高等现实环境,造成了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利率水平的上升均使商业银行效率有所提高的现象。第三,两种货币政策工具对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会因商业银行的异质性而不同。其中,货币供给量对银行效率的影响会受银行规模、资本状况和银行性质的制约,利率对银行效率的影响会受银行规模和盈利能力的制约。基于上述结论,本文的政策建议为,在我国由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为主向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为主、数量型货币政策为辅的转变时期,要充分发挥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就要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增加企业融资途径,改善居民轻消费、重储蓄的消费储蓄结构;对于银行管理者,要采取符合本行实际的措施提高商业银行超效率水平。同时,货币政策制定者要认识到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在影响商业银行效率上的不同,以及这一影响因商业银行异质性而产生的差异,据此适时调整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力度,通过对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来提高其经营的积极性,保证货币政策通过商业银行顺利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