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中国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在这一历史过程的伊始,作为当时中国共产党的上级领导机关共产国际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从中我们又能得到什么启示呢?这是客观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所不能回避的。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它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认识和了解,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期的发展,把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全文共分三个部分。 本文首先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及其必要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列主义变为适合中国情况的马克思主义——使它在中国具体化,形成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使它在中国民族化,赋予它中华民族的风格和特点;使它在中国新鲜化,在中国土壤上永葆生机和活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客观需要,又是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特点的客观要求。共产国际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即毛泽东思想产生。 然后,本文在第二部分中全面考察了共产国际初期(1919-1927)、共产国际中期(1927-1935)和共产国际后期(1935-1943),共产国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和作用,指出共产国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不同时期主要作用又有所不同,呈现出了一些规律性的特点。 最后,本文通过对共产国际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系的历史考察,归纳出了一些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的几点启示:①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则;②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③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国国情;④坚持丌展反“左”右两种错误倾向的斗争;⑤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最后,必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艰难曲折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