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劳务经济是指农村住户家庭成员为本户以外的单位或个人提供劳动力服务而获取报酬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经济活动,它是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而发展起来的。目前,破解“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收问题。实践表明,只有减少农民、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的转移,才能富裕农民。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制约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之一,必须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而发展劳务经济能够转移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河北省是农业大省,2004年拥有农业人口5389.9万,占全省总人口的79%。随着农业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农村人多地少矛盾的日益突出,我省将会有600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面临着就业的难题。而发展劳务经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无疑己成为我省破解“三农”难题、提高农民收入、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实际上,从改革开放伊始,我省就一直存在着劳务经济的现象,并且随着我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劳务经济已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 本文利用河北省的相关资料,主要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河北省劳务经济的发展进行分析研究。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从对劳务经济的理论分析入手,对农村劳务经济的涵义、特征及其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第二章在深入农村基层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论述了河北省发展农村劳务经济的成因和意义;第三章对河北省近几年来农村劳务经济发展呈现的特征以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第四章分析了河北省进一步发展劳务经济面临的问题:第五章从加强政府领导、规范劳动力市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农村特色产业、消除制度障碍、提高农民自身素质等五个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