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自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建设的发展,装饰装修行业在我国迅猛发展。到2003年,全国已有注册的建筑装饰公司35万家。由于农民工群体大量进入城市,和城市用工制度的改变,装修工由原来的城市技术工人,转变为未经培训的农民工,2010年我国有近2.3亿名农民工,其中建筑业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30%以上,而建筑业农民工25%人员从事装饰装修工作,装修行业的就业人数已经超过1700多万,他们利用农闲时候进城打工,农忙时回家种地。这些装修工游走于城市和农村之间,成为城市和农村都可以管也都可以不管的边缘人,他们为城市的发展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虽然装修给人们带来舒适、优雅的居住和办公环境,但是也给装修工和居住者的健康带来许多潜在的不良影响。因此,装修工职业病高发,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本研究通过了解邯郸市装修工的人群特征和社会经济状况,评价装修工的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并针对邯郸市装修工生存状况评价结果,提出改善装修工生存状况的政策建议。方法本次调查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用自制的“邯郸市装修工生存状况调查研究”问卷,调查在邯郸市从事装修工作3个月以上的装修工,有效问卷为979份。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籍贯、居住地、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吸烟、饮酒、从事装修时间、工作性质、收入、消费、居住、工作时间、采取防护措施和参加社会保险情况等。为了提高问卷的质量,调查员先进行培训,并进行了预调查,收回的问卷检查验收,剔除不合格问卷,数据实行双录入制度,用SPSS 13.0统计软件完成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结果本研究共调查979名装修工,男性占89.1%,女性占10.9%。来自农村的装修工占94.3%,城市装修工只占5.7%,男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平均年龄为28.6岁,初中文化水平占65.0%,从事装修时间< 5年的占73.3%,临时工占72.8%,61.3%的装修工通过熟人介绍找工作,装修工每月加班次数以1 ~ 9次常见,男女构成不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 = 16.139,P = 0.001)。装修工签合同率为23.6%,不签合同的748人中,48.4%为雇主不愿意签合同,23.4%不知道需要签合同,21.3%为自己不愿意签合同;装修工平均每年失业1个月及以上者,男性(96.2%)高于女性(80.4%),χ2 = 45.894,P < 0.001。装修工平均月收入(1016元)和月消费(384元)均为女性高于男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岗前培训率女性(40.2%)高于男性(21.1%),χ2 = 19.493,P < 0.001。工作时采取防护措施的男性(79.1%)高于女性(56.1%),χ2 = 28.266,P < 0.001。装修工不采取防护措施的原因,62.5%为单位不提供防护条件。经常做健康检查的只占5.6%,装修工参加保险率为76.1%,男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不参加保险的原因主要是对社会保险政策不了解(54.0%)和缴费过多(32.2%),了解保险途径主要是通过报纸(39.3%)、网络(38.9%)和电视电台(35.1%)。工伤发生率高达45.3%,男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装修工49.0%住单位宿舍,男性以住单位宿舍为主(52.1%),女性以回家或亲朋家居住为主(44.9%),男女构成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 = 46.170,P < 0.001)。来自农村的923名装修工,认为自己已经融入城市生活中的女性(26.5%)高于男性(19.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 = 50.942,P < 0.001)。结论邯郸市装修工多为男性青壮年农民工,以初中学历为主,未经过培训,具有很大的边缘性、流动性和相对不稳定性,个人卫生意识不高,生活方式单调。劳动强度大、施工时间长。参加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卫生防护知识培训率均较低。大多数装修工作为非城市人口,不能享有城市居民所拥有的住房、医疗、失业、义务教育和养老等方面的社会福利,处于一种非福利及低福利状态。他们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农村生活环境,又没有融入城市生活,成为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夹心阶层,装修工为城市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生力军,要从根本上改变装修工的生存状况,改变他们的弱势地位,最根本的是改变我国建国以来长期实行的户籍制度,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让农民工与城市人享受一样的福利和公共服务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