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行政程序中行政主体作出的程序行为应当依附于实体决定一并接受司法审查,这在我国立法中已经得到体现,司法实践中也已成为一项共识。但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行政执法程序的形式逐渐多样化,内容也更加精细化,公民权利意识也随之不断增强且对司法救济的期待越来越高,近年来开始出现行政相对人针对程序行为单独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案件。法院最初以此类案件不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为由,拒绝对其进行审查,而随着学界对行政行为的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政程序中行政主体作出的程序行为应当依附于实体决定一并接受司法审查,这在我国立法中已经得到体现,司法实践中也已成为一项共识。但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行政执法程序的形式逐渐多样化,内容也更加精细化,公民权利意识也随之不断增强且对司法救济的期待越来越高,近年来开始出现行政相对人针对程序行为单独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案件。法院最初以此类案件不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为由,拒绝对其进行审查,而随着学界对行政行为的研究逐渐从静态化转变为动态化,法院也逐渐意识到一律将程序行为拒之门外并不能全面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因此逐渐承认了一定条件下程序行为的可诉性。尽管如此,立法并没有将程序行为可诉的标准统一起来,导致实践中各法院对该问题判断不一。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探讨,通过阐释行政程序中程序行为的相关理论知识,在分析典型案例的基础上发现实践操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借鉴域外先进经验,对目前我国法院所采用的程序行为之可诉性标准进行梳理整合,进一步完善程序行为的可诉性标准。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程序行为的基本理论,通过分析程序行为的内涵、特征、表现形式、性质,并将其与相关概念进行辨析,为下文分析其可诉性做好理论铺垫。第二部分:对程序行为单独接受司法审查所需要的前提进行考察,并分为必要性考察和可行性考察两部分。其中,必要性考察主要揭示了程序行为单独接受司法救济的必要性,分析得出程序行为一定条件下可诉有益于实现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目的。可行性考察则主要解决如何化解程序行为单独接受司法审查所面临的成熟性原则和效率原则的考验难题。第三部分:对程序行为的可诉性进行规范解读,包括国内立法规定的解读和域外相关规范解读。其中,第一节梳理了我国立法对程序行为的可诉性所作的规定,得出立法规范对此问题的基本态度。第二节介绍德国《行政法院法》、美国《行政程序法》的相关规定,并与我国的相关规定进行比较分析,总结我国立法规定存在的不足之处。第四部分:分析实践中出现的典型案例,对其所适用的程序行为的可诉性标准进行现状考察,并根据案例总结司法适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对程序行为可诉性的认定提出了完善意见。即首先要严格执行立案登记制,对符合条件的程序行为进行立案。其次要辨明程序行为的本质属性,已经构成行政行为的程序行为明确其当然可诉。最后为方便实务操作,应当对程序行为的可诉性建立起“适时救济必要性”标准和“提前审查可行性”标准。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蓝光联合支持治疗方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效果及对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红细胞免疫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旨在明确二者联合应用有效性及可行性,为其推广使用提供可循性参考依据。方法 研究通过一次性横断面调查方式,并按照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最终确定2019年11月—2020年12月本地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96例作为研究样本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96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
纵观制度演进历程,我国成品油消费税由交通规费发展而来的燃油税和油类消费税两部分组成,承载了筹集交通资金和促进节能环保的双重税制功能。实施燃油税改革的初衷主要是通过税费改革解决养路费征收不公平问题,根治公路乱收费现象,同时为公路的建设和养护提供可靠资金来源,对油类品目征收消费税则是基于对资源环境类消费品的特殊调节,两者的征收理念大相径庭。为减少税收立法和征收成本,2008年成品油税费改革将原本打算单
目的 探讨冷光源黄疸治疗仪联合白蛋白治疗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医院儿科住院的8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冷光源黄疸治疗仪治疗,试验组采用冷光源黄疸治疗仪联合白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血清指标水平、免疫指标水平、症状消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本文围绕我国职工遗属抚恤制度的完善展开讨论。职工死亡使职工对亲属的扶养义务因死亡而履行不能,职工家属的生存与基本生活也因职工死亡而难以保障。当私法调整缺位,公民生存权受到威胁,便需要国家公权力主动介入,通过设立职工遗属抚恤制度,应对职工死亡时遗属失去供养来源的风险。我国职工遗属抚恤制度从确立起至今已发展近七十年,由于制度规定不完备,职工遗属抚恤制度新旧规定间的关系并不明确,使得当前遗属抚恤待遇的属
随着《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的出台,我国股权善意取得规则在“名义持股”与“一股二卖”的情形认定中被创造性地确立,该规则在司法实践中也被扩大适用于冒名股权处分情形之中。《公司法解释(三)》第25条确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名义股东股权处分类推适用善意取得规则,充分回应了司法实践名义股东相关股权纠纷频生却又缺乏统一可适用规范之窘境,一定程度上统一了司法认定。但是,规则运行至今,有关名义股东资格认定、股东权利归
伴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高校教师流动性加强,尤其是“双一流”战略实施之后,高校间的人才争夺日趋激烈。近年来,有关各校各地以百万乃至千万的巨额补助引入人才的报道不在少数,高校间轮流扮演着人才“争夺者”与“受害者”的角色。在这样一个教师大流动的时代格局中,滋生了许多恶意跳槽与不正当人才竞争行为。高校为避免利益受损,纷纷以巨额违约金条款设置人才流动壁垒,由此引发诸多违约金争议。如何在维护公共利益与保障教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同时也是海洋灾害频发的国家。海洋经济发展受到海洋灾害风险的影响很大,尤其是面临着海洋巨灾风险的严重威胁。然而,我国至今尚未建立起海洋巨灾保险制度,保险赔付占直接经济损失的比例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显然不利于推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利于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因此,如何建立海洋巨灾保险制度以分散风险,成为我国实现建设海洋强国目标必须破解的难题。本文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方法、跨学科研
“问责”作为外来公法概念移植到我国话语体系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关注点和学界研究视角的局限与偏好,从西方国家全方位“控权”的核心词汇退变为上层威权对行政高官进行惩治的“吏治”工具,有明显重“责”轻“问”的特征。然而,我国环境行政问责制发展的动机却并非治吏那么简单。在环保行政约谈、环保综合督查与中央环保督察等多重制度配套下,环境行政问责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克服环境法领域的“政府失灵”。但行政问责制原有的局限和
国际司法机构是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重要媒介,是国际司法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和国际法治的重要支撑。国际法官的选任不存在统一程序,但有一般规则和原则,本文以国际法院的规则与案例为重点,同时也适当阐述其他国际性司法机构的相关情况。一般来说,国际法官候选人应当道德品质高尚与正直,具备相关专业能力,一般应当经过国家(国家团体)提名和国际选举两个程序。司法独立原则、国家参与权原则、地域公平性原则贯穿国际法官选任全
屏蔽外部链接行为在当前互联网领域频发,引发社会大众和学术界的热议。互联网本意“万物互联”,人为地切断联系,屏蔽外来者,自然与“互联”的本意相违背。并且当前涉及屏蔽外部链接行为的互联网企业均是大众所熟知的“互联网巨头”,其所带来的社会关注度之高,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力之大,所产生的社会影响面之广可想而知。因此,对屏蔽外部链接行为进行反不正当竞争法分析势在必行。但是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恶意不兼容”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