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药物及个人护理品(PPCPs)广泛应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多个领域,它们在生产生活、工业医疗、畜牧养殖等途径产生并排入自然环境中,经水体、大气、土壤等多种介质间接或直接地进入水环境中,对人类、动植物和环境造成持续性的危害。在我国,由于当前城市污水处理厂缺少PPCPs污染物的针对性处理工艺,导致近年来地表水中检出PPCPs污染物的情况频繁发生。我国目前针对PPCPs的去除措施仍然缺乏。人工湿地-微生物
【基金项目】
: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7602-00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药物及个人护理品(PPCPs)广泛应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多个领域,它们在生产生活、工业医疗、畜牧养殖等途径产生并排入自然环境中,经水体、大气、土壤等多种介质间接或直接地进入水环境中,对人类、动植物和环境造成持续性的危害。在我国,由于当前城市污水处理厂缺少PPCPs污染物的针对性处理工艺,导致近年来地表水中检出PPCPs污染物的情况频繁发生。我国目前针对PPCPs的去除措施仍然缺乏。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CW-MFC)因其产电微生物能分解利用难降解有机物被认为是潜在的去除PPCPs的系统。本文以水环境中常见的布洛芬(IBP)和双氯芬酸(DCF)作为目标污染物,通过对比不同的构造因子(是否耦合MFC、阴阳极间距、阴极植物)和运行条件(HRT、进水方式)对污染物去除效率和产电性能的影响优化CW-MFC装置;使用经过优化的CW-MFC装置进行PPCPs(IBP和DCF)的去除实验并考察碳源种类对PPCPs去除的影响;利用微生物群落分析探究PPCPs去除过程中装置阴阳极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特点及对污染物去除的作用机理。主要结论如下:(1)与CW组相比,CW-MFC组的COD、NH4+-N、TN去除率达到86.00%、84.77%、53.16%,显著高于CW组;当阴阳极间距增大时COD、NH4+-N、TN去除率均升高,在25cm时达到最大值;阴极种植植物的植物组COD、NH4+-N、TN去除率达到90.67%、88.22%、53.26%,显著高于无植物组;随着水力停留时间(HRT)增长,COD、NH4+-N、TN、TP去除率逐渐提升;与间歇进水相比,由于长时间静置氧气逐渐缺失,连续进水的COD去除率略有下降,NH4+-N、TN的去除率显著提升。结果表明,与MFC耦合,阴阳极间距设置为25cm,在装置阴极种植植物,HRT设置为3d,进水方式为连续进水时,CW-MFC装置去除COD、NH4+-N、TN、TP的效果最好。(2)优化后的CW-MFC对PPCPs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CW-MFC系统的IBP去除率达到95.00%,显著高于CW系统的84.60%(P<0.05),其中在阴极层的IBP去除率差异显著(P<0.05),说明CW-MFC系统对IBP去除率的提升主要发生在装置阴极区;加入IBP的实验组CW-MFC系统的COD、NH4+-N、TN、TP去除率与未加入IBP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加入IBP对系统污染物去除能力几乎不产生影响。CW系统和CW-MFC系统的DCF去除率分别为73.09%和86.40%,差异显著(P<0.05),两者阳极层的DCF去除率差异显著(P<0.05),显示CW-MFC系统对DCF去除率的提升主要在装置阳极区;而DCF的加入会显著降低系统的COD和NH4+-N去除率。不同的碳源种类对IBP的去除影响较大,葡萄糖(Glu)作为碳源的IBP去除率最高为91.95%,蔗糖(Suc)作为碳源的IBP去除率最低为82.02%,其中Glu组在阳极层和阴极层的IBP去除率最高,SA组在垫层的去除率最高,通过COD的分层去除率可以看出,SA组在垫层的COD消耗最快,达到阳极层时COD含量最低,被阳极层利用也最少,Suc组在垫层的COD消耗最慢,但被阳极层的利用也较少,Glu组在阳极层和阴极层的COD消耗均最多。DCF的去除率同样受到碳源种类的影响,Glu组的DCF去除率为87.12%,显著高于SA组和Suc组的76.16%和70.66%(P<0.05),差距主要体现在垫层和阳极区。(3)IBP和DCF的添加均对阴阳极微生物群落结构造成了改变。COD来源的不同会对PPCPs的去除产生显著影响。以醋酸钠作为COD来源时,由于其极其容易被微生物分解利用,在装置的下部垫层中被大量消耗,到达阳极时含量较低,导致装置阳极区产电微生物丰度下降,虽然保证了较高的COD去除效率,但装置的PPCPs去除效率明显下降。而以蔗糖作为COD来源时,由于其结构较难被微生物所利用,装置阳极区产电微生物活性降低,导致装置的污染物去除效率与产电性能均不理想。而将葡萄糖作为COD来源时,一方面其较容易被微生物分解利用,另一方面不会在装置的下部垫层被过多消耗,阳极产电微生物可以利用的COD最多,因此装置表现出相对最佳的污染物去除效率与产电性能。
其他文献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所介导的炎症反应,参与了包括抑郁症、自闭症等精神疾病,以及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在内的各类疾病的发病过程,甚至扮演着关键角色。因此,对脑部炎症的及时检测对于预防和治疗各类疾病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大多数炎症检测手段只有当脑组织处于严重病理状态才能检测,同时检测试剂制备困难,制备成本高。因此,一种快速准确检测小胶质细胞活化引起的脑部
氨基酸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生理研究价值,自然界中大多数氨基酸是L型,D型氨基酸分子含量少价值高,在治疗某些疾病和衰老机制方面,以及在医药、农药和食品领域都具有重要作用。D-谷氨酰胺是一种药用氨基酸,用于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以及幼儿智力低下等症,也是治疗白血病药物的中间体。二肽是由两个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酰胺键相连的特殊分子,二肽相较于单一的氨基酸,具有其特殊的优势,如降血压,镇痛,抗肿瘤,抑制白血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面临的最大的疾病威胁,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已经成为造成女性死亡的首要因素。2020年最新发布的全球癌症负担统计数据结果中显示,乳腺癌的新增人数已经超过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目前,尽管乳腺癌的全身治疗已取得很大进展,拥有较为成熟的治疗体系,但由于肿瘤自身具有多分子分型异质性特点,以及化疗耐药性等困扰,使得乳腺癌的治疗依旧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全新化合物的发现和研究可以给乳
衰老受基因、环境、营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主要特征是机体在细胞和整体水平的渐进性功能的衰退。线粒体功能与衰老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由于线粒体的毒性兴奋作用,低水平的应激反应往往会引起线粒体轻度功能障碍,引发适应性反应来增强应激抵抗甚至延长寿命。此外,进化上保守的环境线索越来越被深入研究,被证明能够介导生物体的生理机能和寿命。叶绿素代谢物焦脱镁叶绿素a(Pyropheophorbide-a,Pa)是
小胶质细胞1919年由西班牙神经生物学P?′odel R?′o Hortega首次发现,是中枢神经系统(CNS,Central Nervous System)的“第三元素”。小胶质细胞作为CNS的“介质”胶质细胞的一种和脑实质内唯一的免疫细胞,其在CNS的发育,内环境稳态维持和神经系统疾病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大脑发育的过程中,小胶质细胞通过其强大吞噬作用“建造”大脑:清除多余死亡的神经元;
物种分化是物种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基础。种间互作是影响物种分化的重要生物学因素。前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个营养级内或相邻营养级间的物种互作和物种分化。但是,就植物-植食性昆虫-寄生蜂这三个营养级而言,由于植物能直接影响寄生蜂的适合度,植物可能通过跨营养级物种互作介导寄生蜂的物种分化。在川西北红原县,两种寄生蜂分别以寄生菊科植物钝苞雪莲(Saussurea nigrescens)和淡黄香青(Anaphali
抑郁症是常见的外科手术并发症之一,但传统抗抑郁药物疗效有限,起效速度缓慢。氯胺酮对抑郁症患者具有快速显著的疗效,为氯胺酮治疗围术期抑郁的可行性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本文回顾氯胺酮抗抑郁机制以及国内外关于氯胺酮治疗围术期抑郁的研究,并探讨其亚麻醉剂量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同时提出其异构体艾司氯胺酮的临床前景。
小RNA作为RNA沉默的核心组成部分,在真核生物的许多生物过程中发挥着多种多样的重要作用。小RNA水平的异常降低或升高与许多发育和生理缺陷有关。小RNA的体内水平是通过调节其生物发生和周转的速度精确调控的,3’端核糖上的2’-O-甲基化是提高小RNA稳定性的主要机制。最近,新出现的证据表明,几乎任何类型的细胞小RNA的3’端都有2’-O-甲基化修饰,包括植物中的miRNA和siRNA,动物和人类中
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城市化成为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意味着用地类型的组成和结构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伴随着建设用地的扩展,城市区域的绿地面积减少,导致城市中动物生境面积减少且破碎化程度上升。人类活动形成的新景观格局会影响动物的行为节律特征,进而影响城市物种组成和分布。城市夜间光污染是近年来的热点问题,夜间灯光可能对光敏感生物的生活习性以及生物群落组成结构等都产生重要影响,但相关
在互联网内容的治理主体中,行业协会作为“政府”和“非政府”互动关系的中间者,是构建互联网治理综合体系的重要主体。当前,各地政府纷纷探索社会组织作为互联网治理主体的创新举措,在关注行业协会的定位、治理主体、治理客体、治理手段的同时,研究发现:作为中介的行业协会,承担着政府和非政府的双重属性,具备自我管理与软性管理的治理手段,并且具有多个治理主体协同合作的创新模式,但也存在着社会影响力有限、地区发展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