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N + Si3N4)/Al复合材料强塑性和耐热性的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yi19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由于具有铝基体和增强相的双重优势而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例如低的密度、高的比强度、良好的耐磨性及耐热性等特性,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通常,铝基复合材料可以通过粉末冶金、喷射成形或铸造方法制备得到,然后再进行后续的二次变形加工过程,例如热挤压、轧制或锻造。其中热挤压是铝合金加工的重要方法,有利于消除孔洞和提高材料密度。经过几十年的研究,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室温强度不断提高。然而,强度与塑性不匹配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难题,复合材料的塑性普遍较低,这就限制了复合材料的后续加工和应用。因此,制备强度塑性匹配的铝基复合材料是非常重要的。另外,随着铝合金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特别是飞机引擎舱和汽车活塞等方面对材料的密度以及耐热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铝基复合材料中的增强相具有高的熔点和热稳定性,因此也使复合材料在该领域展现出极为突出的应用潜力。本文在课题组制备AlN/Al复合材料的基础上,结合Si3N4与铝基体在液固反应过程中的微界面反应,制备了纳米AlN和亚微米Si3N4颗粒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首先利用XRD、DSC、SEM和TEM等测试技术对Si3N4在铝熔体中的界面反应做了系统的研究;同时,研究了 T4热处理工艺对挤压态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另外,通过改变制备工艺来调控粒子的空间分布状态,建立了材料的组织和强塑性与耐热性之间的响应关系。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AlN和Si3N4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粒子含量的优化首先,通过多种分析手段研究了 Si3N4在铝熔体的转变过程:在较低温度下,Si3N4与Al发生微量的界面反应,生成大量纳米级、取向各异的AlN粒子分布在Si3N4表面,形成一个纳米尺度的包覆层,此时AlN与Si3N4、AlN与Al之间有着干净的界面和良好的界面结合。随着温度的升高,Si3N4与A1的反应程度不断增加;达到较高温度后,Si3N4将完全和Al反应生成Si和AlN。通过Gibbs自由能计算、DSC热分析、XRD以及组织观察等结果,发现Si3N4与Al的反应不仅和热力学有关,同时也受到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属于连续渐进式反应。因此,利用Si3N4在Al熔体中的微界面反应以改善外加Si3N4的界面,并结合课题组制备原位AlN/Al复合材料的研究,通过液固反应的方法获得了纳米AlN和亚微米Si3N4粒子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了粒子含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增强粒子含量的增加,材料的强度有较为明显的提升而塑性略有降低,然而,当粒子达到较高含量时,材料的强度提升有限而塑性则急剧下降。(2)热处理工艺对复合材料室温强塑性和高温(350℃)耐热性的影响以挤压态Al-7.7%AlN-5%Si3N4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 T4热处理,即在540℃保温不同时间后水冷淬火。试验结果表明,挤压态复合材料在热处理过程中发生了再结晶和晶粒粗化现象,导致材料的微观组织,包括基体的织构、晶粒取向、晶粒尺寸、位错密度以及晶界取向差分布等发生了变化,最终影响了材料的力学性能。而在540℃保温3h后水冷的条件下,材料的室温强塑性(420MPa和17%)和350℃高温强度(143MPa)均达到最大值,这与材料的微观组织密切相关,并建立了材料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响应关系。(3)粒子的空间分布对复合材料综合力学性能的影响以Al-7.7%AlN-5%Si3N4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挤压工艺参数和原料铝粉粗细粒度配比,改变了粒子的分布状态,并对材料的综合性能产生影响。以不同挤压比材料为例,在低的挤压变形程度下,材料中会保留较多铸态下的无粒子区,并经挤压后沿挤压方向形成条带状组织,即粒子的非均匀分布;而高的挤压变形程度会使材料发生较大的变形,从而导致无粒子区基本消失,粒子的分布更为均匀。拉伸试验结果表明,均匀分布的粒子有利于材料强度的提高,特别是350℃高温强度和高温稳定性,而无粒子区的存在有利于材料的塑性和韧性的提高。同样,调整粗细铝粉的配比同样可以改变粒子的分布状态,从而使粒子的分布更加均匀,减少无粒子区域,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室温及高温强度等。
其他文献
随着煤炭开采深度的增加,高地应力、复杂地质构造以及巷道围岩松散破碎现象逐渐增加,工字钢+锚网喷或是U型钢+锚网喷的支护方式在面临该类巷道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而约束混凝土支护方式正以其在支护强度、刚度及经济性等方面的优势,在该类巷道中快速推广应用。然而由于地下工程的复杂性及该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时间较短,相应的施工技术未形成较好的统一,约束混凝土拱架施工质量不高,特别是现场灌注施工中,容易存在灌注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可充电储能设备的需求日益增长。目前,大多数的研究致力于开发性能优异的新型电池或高能量密度的电极材料。近年来,二维(2D)层状材料因其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和高的比表面而成为了新一代可充电电池可选的理想电极材料。同时,随着计算机硬件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在新型二维材料结构预测及性质研
海底管线是海上油气田中的主要运输设备,由于海底管线一般直接铺放在海床表面,安装方式经济便捷,其在海洋油气开发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而海底管线的稳定性是管线安全设计
近年来,由于中国改革政策的不断改变,以及国内产业之间强烈的竞争趋势,中国五环工程公司展开了国际贸易市场。国际工程项目具有高技术、投资大、风险高、市场环境繁杂等一系
近年来,随着能源供应的日趋紧张和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觉醒,关于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措施与手段层出不穷,目前,为了降低船舶的营运能耗,许多举措被提出并逐步付诸实践,船型优
信息化以肉眼可见的方式推动了社会各个方面的进步。市场里,人们通过互联网享受全新的购物方式。行业中,传统企业与信息产业结合推动了新的产业革命。生活里,移动智能终端让人们的生活更方便。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云计算凭借其在设计理念和资源使用方面优势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因此,一套功能完备、用户体验良好的云管控系统十分具有价值。本项目在混合云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构建基于VMware的专有云管控系统。本文论述其中
在多种杂环化合物中,吡唑衍生物是重要的含氮杂环化合物之一,近年来,由于这类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合成药剂及农药产品,并被用做有机合成中的重要中间体及配位化学中的螯合剂,而受到了广泛关注。吡唑啉酮作为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吡唑杂环化合物之一,有关于它们的合成研究已经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了。早在1883年的时候,Ludwig Knorr就首次合成了二甲基苯基吡唑酮(药物名:安替比林),并确定它是第一种解热镇痛药
为了刻画分子图的结构,Plavsic等和Ivanciuc等各自独立引入了一个新的拓扑指数——Harary指数,我们把它定义为图G中的所有顶点对的距离倒数之和。设G(28)(V,E)是一个简单的连
本论文以颗粒活性碳(GAC)和颗粒沸石(GZ)作为粒子电极和生物膜载体构建三维电生物反应器(3D-BERs),分别以难降解有机物四溴双酚A(TBBPA)和罗丹明B(Rh B)作为降解对象,进行实验研究,探讨了不同粒子电极材料和电场条件对生物膜挂膜和污染物降解效果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其中的机理。获得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在不同的粒子电极材料和电场的驯化后下,形成不同的生物膜,微生物的多样性和优势种
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改善职工健康状况,但当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矿井掘进工作面因爆破作业,会瞬间产生大量碳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