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教契约思想与马萨诸塞殖民地早期的政治实践

来源 :华东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jie_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教发端于16世纪的英国宗教改革。清教徒在改革斗争中的失势使得他们迁居北美。最初来到马萨诸塞殖民地的清教徒试图运用契约神学来建立一座“山巅之城”,实现自己的宗教理想。本文立足于移民之初清教徒在马萨诸塞殖民地十余年的政治实践历程,意在说明契约神学对这种政治实践到底产生了何种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是如何实现的。在导言中,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前提、研究目的,并整理了文献回顾。正文的脉络如下:文章开篇勾画出了17世纪英国清教徒的形象,阐明了他们的思想和主张。当时的英国,宗教改革如火如荼。在反对宗教改革的的运动中,清教应运而生。清教反感国教的虚伪礼仪和繁琐教规,主张彻底净化国教,建立真正的纯洁教会。他们的政治主张为英国统治者所不容,受到政府和教会的迫害。在严酷的宗教迫害和为实现心中“纯洁梦想”的驱使下,清教徒离开英国远走北美。这一部分交代了全文的叙述背景。第二部分析了清教徒出走前为在新世界进行“神圣实验”所做的两项准备。一是极力争取英王特许状;二是修正传统的契约神学理论使之为“神圣实验”服务。特许状为清教徒走进新世界开始新实验提供了可能,是即将进行的殖民统治的基本法,而修正后的契约神学则成为清教殖民统治不断汲取的灵感来源。第三部分描绘了1630—1644年清教徒在马萨诸塞殖民地上的政治实践。清教神学家创造性地将契约神学渗透进殖民地生活之中,使得殖民地由最初资本气息浓厚的商业公司便成了神圣纯洁的“清教共同体”。但随之而来的新环境,促使了这个虔敬的共同体悄然发生分化。自治的呼声不断高涨,结果就是马萨诸塞殖民地代议制和两院制的最初形成。文章的结语部分,作者回顾了清教徒在马萨诸塞殖民地最初十余年的政治实践历程,并得出结论:官吏和民众皆忠实地遵守了清教契约原则。官吏固守“上帝选民观”将移民之初的商业公司成功地改造成虔敬的“清教共同体”;而民众坚持的“教徒自治观”则争取到了选举权,最终促使代议制和两院制的形成。从契约神学的涵义分析,“恩典之约”意在说明“上帝选民”的正统,“教会之约”和“社会之约”则强调的是“教徒自治”的精神。所以,马萨诸塞殖民地早期的“神圣实验”表明:官吏和民众作为契约神学的践行者,两者均忠实遵守了清教契约原则,只是走上了不同的两条道路。双方的斗争为我们展现了清教契约理论的两个侧面。
其他文献
在顺应时代、遵循学科特色、符合教师特质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实践,我找到了属于我的课堂模式——“问题设疑与小组合作探评教学模式”,课堂有了更多的生成、更多的精彩。
在我国高校改革进程持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高等院校内部管理趋向行政化的弊端也开始逐渐显露。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也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事业未来的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变“教师教得苦、学生读得累”的问题已经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重点,广大教育工作者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尤其是一些教育资源丰富的大中型城市,已经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提升策略  一、 前言  如今,我国教育领域已经开始实施相关的法律,用于推动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
实用主义产生于19世纪的美国,是美国文化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美国人性格的一部分。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在促成实用主义出现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真正导致实用主义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