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且死亡人数超过了总数的四分之一[1]。血栓形成在多种心血管疾病中作为关键致病因素(心肌梗塞,静脉血栓栓塞等),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重要死因之一[2]。血管内动脉血栓形成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进而导致了缺血性损伤疾病的发生[3,4]。急性动脉血栓形成作为引起大多数心血管疾病并最终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常与血小板的活化有关[5]。现有临床研究对于血栓的治疗已经有了很大的成果,例如联合应用双重抗血小板药物、应用手术疗法对血栓部位进行溶栓治疗,疗效显著,但是其仍具有一定的风险,如胃肠道出血、以及手术溶栓风险较高、费用较大等。因此我们要寻找安全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近几年,中医药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优势也日益突出,由于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用药安全方面有所提升,不良反应较少。中医上认为心衰是由于心气亏损导致的,血栓是由于血液运行不畅导致的,所以采用益气活血类中药进行治疗。因而,我们对市面上已经存在的益气活血类药物进行研究,寻找符合条件的药方,并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目的:本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将益气活血类中药与心衰及其关键病理环节血栓的靶点进行整合、分析,预测药物对疾病的主要作用机制与可能干预的靶点,在此基础上,针对血栓这一关键病理环节开展研究,采用浓度为10%的Fe Cl3对大鼠颈动脉进行损伤,制备血栓模型;采用小动物超声成像系统、血流动力学系统;扫描电镜、血清药理学、血小板中活性氧测定、Mito-Tracker线粒体活性测定、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考察芪参益气方对血小板功能及血栓形成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与验证。方法:1.将市面上现有的益气活血类中成药进行分类整理,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分析,寻找出常用配伍药对,进而分析单味药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并采用IPA将所得中药的活性成分与靶点进行关联分析,寻找其关键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2.建立Fe Cl3诱导大鼠颈动脉血栓模型,本实验共分为五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芪参益气150 mg/kg组、芪参益气300 mg/kg组、阿司匹林阳性药组;预给药7天后,利用小动物超声多普勒系统观察造模后血流闭塞情况,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大鼠颈动脉血管内皮的形态与结构之间的变化、血栓形成及血管受损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中血栓素(TXB2)B2、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的表达,同时测定TXB2/6-keto-PGF1α的比值。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将含药血清给予人的血小板,测定芪参益气方对人血小板粘附、聚集情况的影响。3.大鼠预给药7天后,建立Fe Cl3诱导大鼠颈动脉血栓模型,并提取各组血小板进行活性氧ROS、线粒体活性测定,并且采用Western blot的方法对自噬相关蛋白ATG7、LC3Ⅱ/Ⅰ、Beclin-1、p62、ATG3、ATG12、PINK,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以及PI3K/Akt/m TOR通路相关蛋白进行含量测定。4.取给药7天的正常大鼠血小板,采用H2O2诱导血小板损伤模型,分为Contrl、Model、QSYQ300 mg/kg、QSYQ300 mg/kg+自噬激动剂雷帕霉素(RAPA),QSYQ300mg/kg+自噬抑制剂氯喹(CQ)、QSYQ300 mg/kg+Akt抑制剂(KM2006);采用Western blot的方法,对自噬相关蛋白ATG7、ATG3、ATG12、LC3Ⅱ/Ⅰ、Beclin-1、p62、PINK的表达;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及PI3K/Akt/m TOR通路相关蛋白进行验证。最后再次对线粒体活性和ROS进行测定。结果:1.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得到常用的中药有黄芪、丹参、川芎、当归、人参、三七等,与芪参益气方相契合,因此后续我们选用芪参益气方作为研究对象。通过IPA分析发现芪参益气复方对于治疗心衰和血栓具有多个共同作用靶点及通路,预测出20个关键上游因子,并发现与PI3K/Akt/m TOR信号通路密切相关。2.对Fe Cl3诱导大鼠颈动脉血栓模型的大鼠超声影像的血流评价后,结果显示造模后各组血流显著降低,各组大鼠颈动脉中有明显血栓形成,且芪参益气方给药组血栓形成明显改善;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芪参益气方300 mg/kg给药组的血栓形成情况明显优于其他组。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芪参益气能明显抑制TXB2、TXB2/6-keto-PGF1α,并能显著上调6-keto-PGF1α。进一步血清药理学结果显示芪参益气能够显著抑制凝血酶和U46619两种激动剂诱导的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的影响。3.在对血小板功能评价中发现:与模型组比较,芪参益气给药组大鼠血小板中ROS含量显著降低、线粒体活性明显增加,自噬相关蛋白ATG7、ATG3、ATG12、LC3Ⅱ/Ⅰ、Beclin-1、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的表达显著增高,p62的表达显著降低;能够显著提高Bcl-2的含量,降低Bax、Caspese-3的含量;显著降低了PI3K、Akt和m TOR蛋白的磷酸化水平。4.芪参益气方对血小板自噬的影响的评价中发现:与模型组相比,自噬激动剂组的自噬相关蛋白ATG7、ATG3、ATG12、LC3Ⅱ/Ⅰ、Beclin-1、PINK表达显著增高,p62的表达显著降低;自噬抑制剂组自噬相关蛋白ATG7、ATG3、ATG12、LC3Ⅱ/Ⅰ、Beclin-1、PINK表达显著降低,p62的表达显著增高;芪参益气方主要通过激动血小板线粒体自噬,发挥对血小板的保护作用。5.芪参益气方对经典自噬通路PI3K/Akt/m TOR的调控中发现:与模型组相比Akt抑制剂组能够降低显著降低p-PI3K、p-Akt以及p-m TOR蛋白的表达;能够显著增加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降低p62蛋白的表达。说明芪参益气方通过抑制PI3K/Akt/m TOR的磷酸化,进一步抑制通路激活,从而激动血小板自噬。结论: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芪参益气方主要通过抑制PI3K/Akt/m TOR通路激活,调节血小板中线粒体自噬,从而抑制血小板凋亡,对血栓形成具有抑制作用,并且这一结果也与网络药理学预测的结果相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