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HCC)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3.0T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检测的代谢物水平的相关性,以及1H-MRS评估肿瘤组织血管生成的价值。 材料和方法: 收集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临床拟诊为HCC的病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病例检查前均未进行放疗、化疗、手术切除等治疗。采用西门子3.0T超导型核磁共振扫描仪对每个患者行肝脏常规磁共振检查(MRI),病灶最大直径≥2cm的病例行1H-MRS单体素点解析波谱(PRESS)检查。将1H-MRS检测的数据传至西门子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剔除扫描图像伪影明显、影响数据测量及谱线不稳、质量较差的病例,57例病灶得到可以用于统计的谱线,然后得出有关代谢物的相对浓度,记录每个受试者胆碱(Cho)峰、乳酸(Lac)峰、肌酸(Cr)峰及脂质(Lip)峰的数值,以此为基础计算出Cho/Lip、Lac/Lip、Cr/Lip峰下面积比值。然后病灶行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以获取肿瘤组织,挑选13例手术切除和穿刺取材较多的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检查,行免疫组化检查的HCC肿瘤组织标本尽量与1H-MRS所取感兴趣区(ROI)一致。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CC肿瘤组织的VEGF表达情况,用免疫组化分数(IRS)表示,并且测定肿瘤组织的MVD。将1H-MRS技术测得的各个代谢物指标与病理技术测得的各个血管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的统计分析都在SPSS17.0软件上完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57例HCC病灶组的Cho/Lip峰下面积比值为0.3218±0.47535,同体癌旁肝组织对照组的Cho/Lip峰下面积比值为0.2378±0.52851,病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Lac/Lip及Cr/lip峰下面积比值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行免疫组化检查的13例HCC组织的MVD及VEGF表达情况,MVD值从46-172不等,平均MVD值为86,VEGF的平均IRS为5;两者之间不具有相关性(ρ=0.340,P>0.05)。 Cho/Lip、Lac/Lip及Cr/lip峰下面积比值在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有无肝硬化基础及有无转移(包括肝内转移灶、肝门部、腹主动脉旁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门脉癌栓和远处脏器转移灶)中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 MVD及VEGF表达在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有无肝硬化基础及有无转移(包括肝内转移灶、肝门部、腹主动脉旁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门脉癌栓和远处脏器转移灶)中的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 MVD与Cho/Lip、Lac/Lip及Cr/lip峰下面积比值呈正相关(r=0.719,P=0.006; r=0.723,P=0.005; r=0.732,P=0.004);而VEGF的IRS与Cho/Lip、Lac/Lip及Cr/lip峰下面积比值之间的相关性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ρ=0.523,P=0.065;ρ=0.349, P=0.266;ρ=0.209, P=0.515)。 结论: 3.0T1H-MRS能够反映出HCC病灶与同体癌旁肝组织之间的代谢差异,并能够对HCC的诊断提供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HCC病灶的Cho/Lip及Lac/Lip峰下面积比值与肿瘤组织MVD呈正相关。1H-MRS检测结果可能受血管参数的影响,根据代谢物水平的变化可评估肿瘤组织血管生成情况。这一MR功能成像技术为动态监测肿瘤血管生成及评价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的疗效提供一种潜在的、无创伤性的、重复性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另外,通过检测肿瘤组织MVD可间接反映肿瘤细胞的代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