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社会中的女性——《九重天》和《顶尖女子》的福柯式解读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ugu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凯罗·丘吉尔被誉为“现代戏剧舞台上最优秀的创新作家之一”,她以权力滥用的戏剧化,独特的戏剧表现手法以及对性别政治和女性主题的探索而闻名。《九重天》被评价为“关于性别政治的一场闹剧”,它向我们提问是否关于性别的认知被重建,人们就能获得极乐的心境,而《顶尖女子》质问我们是否女性必须牺牲孩子和家庭才能在男性主导的环境中取得成功。  本文通过对《九重天》和《顶尖女子》中的女性人物进行文本分析,探讨全景社会是否有助于推进整体的妇女运动,并且改善女性的个人境遇。  全景社会源自于边沁全景监狱的理念,由福柯全景监狱理论中描述的规训社会逐步发展而成。福柯的全景监狱理论同时暗含了用于规训肉体和心灵使之成为有用个体的压迫以及个人积极努力唤起社会关注从而让社会变得更好的抵抗,因此本文从压迫和反抗两个角度来分析两部剧作中的女性角色。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介绍全景监狱理论的背景知识。第二章描写《九重天》中女性受到的来自异性、同性和时空的三重压迫。第三章则分析《顶尖女子》中五位历史人物,以及主人公马连娜和其姐姐的反抗。压迫和反抗是两种同时存在的力量,所以第二章和第三章只是侧重点不同。  数个世纪以来的父权制思想深深压迫女性,使得女性容易被所处时代的文化所影响,从而作茧自缚。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尤其是通讯技术的发展,女性可以更容易获得知识从而打破投射在她们身上的传统束缚。受益于全景社会中的女性运动,《九重天》中的贝蒂和维多利亚以及《顶尖女子》中的马连娜正是典型的例子,她们通过抵抗压迫,实现了真实的自我。从某种程度上说,全景社会加快了信息和知识的转播,它有利于妇女运动的开展,并且给女性带来了益处。
其他文献
张爱玲自1953年离开中国以后,用英文创作了四部长篇小说:《秧歌》、《赤地之恋》、《雷峰塔》、《易经》。她自己翻译了《秧歌》和《赤地之恋》,《雷峰塔》和《易经》是她的赞
面对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新需求,部分高校正在尝试进行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简称EP)方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但在改革过程中也经历了一些困难,首要
约翰·济慈是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对他诗歌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其唯美的语言、奇异的想象等方面。近年来,也出现了从生态思想、政治倾向等角度分析济慈诗歌
在中西方的主流文化观念中,女性是非理性的代名词,因此疯狂往往与女性联系在一起。本文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为基础,探讨女性主义第一次浪潮中文学作品中“女性疯狂”主题的演进与
象似性研究是现如今语言学领域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主要是研究语言符号与意义之间的相对关系,获取语言符号的内在含义,对于全面展现语言的本质属性以及语言功能有着
法国现代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Patrick Modiano1945-)于2007年发表了他的最新小说((Dans le café de la jeunesse perdue))。小说讲述了一个名叫Louki的年轻女子的一生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