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采集于大亚湾湾内、湾中和湾口的3个沉积物岩芯为研究对象,利用210Pbex和137Cs法确定了沉积物岩芯的年龄、沉积物质量累积速率和线性累积速率,分析测定了沉积物岩芯中生物硅、有机碳、有机氮、有机物碳同位素组成、有机物氮同位素组成,以及金属元素(Fe、Cu、Zn、Mn、Cd、Al)含量,结合质量累积速率计算出生物硅和有机碳的埋藏通量,据此探讨了大亚湾近百年来沉积物物源组成、生物生产力和重金属污染的历史变化情况。大亚湾沉积物质量累积速率和线性沉积速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01-0.95 g/cm2/yr和0.01-1.92cm/yr,平均值分别为0.25 g/cm2/yr和0.35 cm/yr。结合生物硅和有机碳含量计算出的生物硅和有机碳埋藏通量分别介于0.01-0.12 mmol/cm2/yr和0.01-0.26 mmol/cm2/yr,平均值分别为0.06mmol/cm2/yr和0.11mmol/cm2/yr。生物硅和有机碳埋藏通量均与沉积物质量累积速率具有良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说明沉积速率是调控生物硅、有机物累积的主要因素。结合C/N比值得到的有机物物源组成和有机物碳、氮同位素组成的时间变化,揭示了近百年来大亚湾生物生产力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大亚湾浮游植物生产力的提高最早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主要发生在湾内的东北部海域,其后,湾中东部海域和湾口东南部海域的生物生产力分别在20世纪8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才出现提高,表现出由湾内向湾外时间逐渐延后的规律。大亚湾生物生产力的时间演化主要与20世纪60年代始化肥的投入使用,以及80年代始大亚湾周边区域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有关。大亚湾沉积物岩芯的金属元素除了 Zn自1860年始就表现出较高的污染程度之外,Fe、Cu、Mn、Cd等金属元素的含量主要受控于自然过程的变化。Fe、Mn、Cu、Cd、Zn元素富集系数与陆源有机碳、海源有机碳之间的相关系数存在空间变化,湾内C1岩芯金属元素富集系数与陆源有机碳之间的相关系数高于它们与海源有机碳的相关系数,但这种现象在湾口 C6岩芯并未观察到,证实湾内C1岩芯受陆源输入影响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