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在三氧化二砷(ATO)治疗前后均具有显著的凝血功能异常,严重者可迅速进展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APL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旨在寻找APL患者发生DIC的高危因素并动态观察ATO对APL患儿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血液内科初诊的28例APL患儿的基本信息、初诊时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及诱导阶段应用As2O3治疗各个分段时间点凝血五项指标,回顾性分析这些因素与DIC发生的相关性及随治疗时间的推移,凝血五项指标的动态性变化趋势。结果:28例患儿中,24例(85.7%)发生DIC。APL患儿的年龄、性别、初诊时血常规指标、纤维蛋白原水平、乳酸脱氢酶与DIC发生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不同分组中各指标在不同时间点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差异具有统计学统计学意义。LDH>243U/L组治疗前D-二聚体更高(P=0.034)。高危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4天PT更高(P=0.004)。Hb>90 g/L组治疗前FIB更低(P=0.027)。结论:APL患儿的年龄、性别、初诊时血常规指标、纤维蛋白原水平、乳酸脱氢酶与发生DIC无显著相关性。ATO诱导治疗3-4天之前为初诊APL患者凝血功能出现显著异常的时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