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文化传统重视宗族和血缘,对中国人来说,“家”是获得物质和精神支持的重要渠道。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不断深入,2011年起台湾开放了大陆学生赴台就读学位,因此对在台大陆学生这一群体的亲子关系情况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沟通是这种“分裂家庭”在保持家庭亲密性的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它是连接父母和子女之间情感的纽带。沟通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可以从媒介的应用角度来研究家庭的亲子关系。从另一个层面来讲,媒介技术不同于一般的技术,它与人的心智、思想、情感密切相关,由此,研究家庭沟通中媒介技术的应用对于探讨亲子关系是必要的。本文首先从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两个方面梳理了家庭场域中媒介技术的演进,阐明了不同媒介技术所具有的特点。其次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探究大陆在台学生的亲子沟通现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大陆在台学生的媒介采纳模型。再次,本文从微观层面分析媒介技术的应用对亲子关系的影响机制。本研究以与原生家庭处于地理分隔的大陆在台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发现大陆在台学生的亲子沟通多借助新媒介(手机和互联网媒介),这是符合我国当前的媒介技术环境现状的。同时,在访谈过程中还分析了大陆在台学生的亲子沟通效果,由此进一步揭示出新媒介对亲子关系的影响机制。从宏观上来看,新媒介能克服地理距离带来的不便,建构一种“虚拟在场”,替代性的满足父母与子女的人际互动愿望。但手机和互联网的作用机制不尽相同。研究表明受访者表现出了对手机媒介的普遍性偏好,而对互联网的偏好呈现出不完整性,特别是家庭关系维系相对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较低的家庭,主要表现为父母存在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同一媒介技术对不同受访者的亲子关系带来的影响是不同的,即便对同一受访者来说,不同的媒介技术,或相同媒介技术在不同时空背景下使用,其对亲子关系的影响也常常不同。总之,媒介技术对亲子关系的影响是十分复杂的。本文的最后对此进行了哲学反思,从技术哲学的角度阐释技术与人的互动关系,提出要运用人的理性来促进人与技术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