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戏曲作为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山西是一个戏曲大省,戏曲艺术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风流百代;四大梆子与地方小戏,相映生辉;保留至今的戏曲文物和戏曲遗产十分丰富,举世瞩目;明星辈出,红梅争妍,是当今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最多的省份之一。《中国戏曲志·山西卷》中记载,山西剧种有52个,除了流布于山西境内的几十个剧种外,还有一些近年来已经失传或濒临失传的古老剧种。这些剧种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常常被人们称为中国戏剧史研究的活化石,例如:赛戏与傩戏,这两个剧种能够流传下来,并录存实况资料,是非常不容易的。明代到清代,北方杂剧的衰落,昆山腔、弋阳腔、青阳腔等多种声腔在山西传播,促进了晋、陕、豫毗邻的黄河三角地区新生的梆子腔大戏的萌生、繁荣和发展,蒲州梆子即蒲剧因势而生。蒲剧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山西四大梆子中最早产生的梆子腔,它影响、促进了另外三种梆子腔的产生与发展,是山西梆子戏的母体,它的演员、剧目、演技、音乐等,对山西其它梆子戏的产生和发展,都具有基础作用。蒲州梆子有丰富的特技表演,如甩帽翅、甩胡子、耍翎子、甩梢子(长发)、甩鞭子、踩跷子、喷火彩等,用来突显人物特定的情绪。新中国成立以来,蒲剧艺术得到繁荣和发展。通过一批蒲剧艺术家的共同努力,相继推出了《薛刚反朝》、《燕燕》、《窦娥冤》、《麟骨床》、《港口驿》、《白沟河》等一批推陈出新的优秀剧目。蒲剧中被拍成戏曲电影的仅有两部,分别是《窦娥冤》和《烟花泪》,虽然数量上少于晋剧等其它剧种的戏曲电影,但在质量上占有极高的比重,量少质优是蒲剧电影最大特质。虽然只有两部,但这两部都堪称经典,在山西乃至全国的戏曲电影中分量十足。《窦娥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蒲剧的第一部戏曲电影,于1961年搬上银幕,一经上映,轰动一时,备受观众的喜爱。《窦娥冤》的拍摄,汇集了多位蒲剧界最优秀的艺术家,他们精湛的演技,扎实的功底,细腻的表演,优美的唱段吸引着无数的观众。《烟花泪》是改革开放后的又一部戏曲电影,任跟心主演,她的精湛技艺,打动了无数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