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生物学协同进化论(Co-evolution)是对达尔文经典进化论的新突破,不仅弥补了经典进化论的诸多缺失,而且对生物界的一系列事实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其应用空间十分广阔。因而,协同进化论自1964年被埃里希(Ehrlich)和莱文(Raven)提出之日起,逐步得到自然科学界的积极响应。其后,又被众多社会科学所引进和创新利用,在20世纪后期形成了中外研究的热潮,并将协同进化论创新式的表述为“协同演化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协同进化论(Co-evolution)是对达尔文经典进化论的新突破,不仅弥补了经典进化论的诸多缺失,而且对生物界的一系列事实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其应用空间十分广阔。因而,协同进化论自1964年被埃里希(Ehrlich)和莱文(Raven)提出之日起,逐步得到自然科学界的积极响应。其后,又被众多社会科学所引进和创新利用,在20世纪后期形成了中外研究的热潮,并将协同进化论创新式的表述为“协同演化论”,将经典进化论中的“竞争”与“淘汰”、“高等”与“低等”等内容置为次要地位,转而将生物界更普遍、更有意义的“互惠共生”内容置为主导地位,这种新发现和研究的新转向更符合我国大力推进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同同体。同样地,从民族学的视角看,使用“进化”一词来解释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难免带有“先进”与“落后”的民族本位偏见思想,而使用“演化”一词则更符合民族学的价值立场,为此,本研究则继续沿用其他社会科学所倡导的“协同演化”的提法。笔者选取历史积淀相对丰富,文献记载较为系统的民族文化与楠木资源协同演化领域,并将尚有活态楠木群落的河溪镇楠木村作为田野调查点,尝试利用协同演化论展开系统研究,以便为民族学顺利引进和创新利用协同演化论贡献绵薄之力。正因为协同演化论在中外民族学领域的利用工作相对滞后,使得此前分析有关楠木资源萎缩或者濒临灭绝的成因存在一定的偏差。为此,笔者在协同演化论的指导下,针对我国楠木资源的现状展开规范的科学取证,发现“皇木采办说”利用局部资料讨论整体性问题,以偏概全、偷换逻辑概念。“气候变迁说”误用地质史资料的理论时空适用范围,混淆了地质史与人类文明史的时空差异。“过度利用说”则曲解了可再生资源的根本属性,利用随机资料和指标而下结论。仅有共时态的资料还缺乏历史的纵深感。为此,本研究还进一步从浩瀚的中国历史文献中,查找、梳理、甄别和解读有关楠木及相关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资料。结果发现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历史岁月中,各民族传统文化一直与楠木资源保持着互惠共生的协同演化关系,人类借助其创造的文化为楠木群落的更新与壮大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包括帮助楠木各物种排除种内、种间竞争和自然选择的干扰,支持楠木各物种在中华大地上生息繁衍。楠木资源则在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参与和干预下,按照文化的不同要求,在其最适合生长的区段形成了符合人类需要的楠材,满足了各族居民对楠木器具的消费需求,最终使得我国各民族传统文化与楠木资源达成了互惠共生的协同演化格局。仅是到了改土归流之后,传统楠木生产基地的生计方式出现转变,楠木宜林地被改作他用,同时,种植和管护楠木的制度保障也逐步缺失,楠木资源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急剧萎缩,进而导致各民族传统文化与楠木资源历来存在的互惠共生的协同演化格局逐步式微。具体表现在我国楠木资源的生态景观失衡,我国各族民众对楠木的认知失实,管护楠木的民族传统文化功能失常,跨文化楠木市场与保护失据等等。那么,如何重构民族文化与楠木资源互惠共生的协同演化格局,支撑传统楠木生产基地贫困群体的可持续脱贫,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围绕民族文化与楠木资源的协同演化关系展开研究,终极目标是要突破民族学的基础理论建设,服务于中国乃至世界的长远发展。同时需要看到,协同演化论在指导民族学研究时,因研究对象——文化与具体的动植物具有一系列的特殊性,所以在展开文化与物的协同演化分析时,不仅需要注意到协同演化的整体性、独立性、时空一致性和长期延续性,还需要注意到演化对象的非对称性,这样才能在协同演化关系式微期,找准重构协同演化格局的对象与主体。楠木之事虽小,但可以喻大。本研究认为协同演化论是21世纪的基础理论之一,该理论不仅可以解释人与生物物种之间,亦可以解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互惠共生的事实。协同演化论一旦成为民族学的理论利器,我国当前致力于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构人与自然和谐共荣关系,贫困地区的可持续脱贫,乃至生态文明建设等行动都可以得到该理论的支持与配合。
其他文献
脓毒症是一种机体对感染的免疫反应失调所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据估计全球每年约530万人死于脓毒症,是重症监护病房(ICU)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脓毒症可导致严重的多器官功能障碍,包括肺脏、肝脏、胃肠道、肾脏等。其中,肺损伤是脓毒症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约50%的严重脓毒症患者将发展为急性肺损伤(ALI),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目前认为,ALI是由于微生物代谢产物或细胞损伤释放
第一部分 不同粒径AuNPs对LPS刺激下巨噬细胞的极化及BMP-2分泌的影响[目的]探索不同粒径(5、13、45nm)AuNPs对LPS刺激下巨噬细胞的M1/M2型极化及其BMP-2分泌的影响,筛选出最适粒径的AuNPs。[方法]制备5、13、45nm的AuNPs并对其进行表征。分别用不同粒径的AuNPs处理RAW 264.7巨噬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LDH细胞毒性检测法检测细胞的死亡率
基于干细胞的研究是牙周再生治疗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且大部分的动物实验或临床研究都取得了较好效果,然而,也有部分临床研究并未获得理想结果。因此,如何利用干细胞获得更好的牙周再生,仍是非常重要的课题。第一部分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牙周膜干细胞联合修复大鼠牙周组织缺损的效果观察[研究目的]观察BMMSC与PDLSC联合应用在免疫健全动物的牙周缺损修复中是否能获得更好的再生效果。[研究方法]将BMMSC,P
背景:全球范围内,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其主要病理类型为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目前,外科手术切除仍然是治疗HCC最有效的手段,但HCC的高转移率及高复发率严重制约了 HCC患者的远期疗效。除此之外,临床上常用的HCC特异性诊断指标不够敏感,又因肝脏具有强大的代偿能力,当
多铁性材料由于其能够身兼几种铁性,且有可能实现铁性间的耦合而在信息处理和存储领域有着可观的应用前景。寻找能够在较高温度下稳定工作且具有灵敏的电磁互控性能的多铁材料是目前该领域研究的重点。与此同时,铁电功能畴壁为多铁性的实现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舞台。铁电畴壁所具有的相对于畴区域较好的导电性在太阳能转换和纳米电子学等领域赋予了它更为宽广的应用空间。本论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对两类第Ⅱ类多铁
第一部分人牙周膜干细胞的培养、分离及鉴定目的:培养并分离人牙周膜干细胞(hPDLSCs),进行鉴定及扩增,备用于后续实验。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培养牙周膜组织,细胞爬出后采用有限稀释法获取牙周膜干细胞并进行成骨及成脂肪诱导鉴定分化潜能,同时对分离的干细胞进行生长曲线的绘制(CCK-8)、细胞来源鉴定(角蛋白、波形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细胞表面标志的鉴定(流式细胞术CD34、CD45、CD73、CD90、
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序幕,经过40年的不断推进,中国商品市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市场化价格机制,而生产要素市场的价格机制改革则相对滞后,定价规则透明性不够,政府不当干预依然存在。生产要素价格扭曲通过阻碍市场对生产要素的配置,进而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从市场供给端来看,生产要素价格扭曲的存在导致生产要素无法自由流动,生产率低的企业可能获得过多的资本和劳动力,而生产率较高的企业却无
目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疾病,是子宫内膜癌、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虽然目前针对PCOS有多种治疗方式,但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明确PCOS的发病原因并积极寻找新的防治策略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胆汁酸是一类由肝脏合成分泌、肠道菌群代谢产生的固醇类物质,具有调节糖、脂、能量代谢的生物
油茶主要生长在我国南方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低山丘陵地带,系下沉小乔木或灌木。据地质考古学证实,茶类物种在我国已经有百万余年的历史。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作物,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作物之一。我国南方各民族在驯化利用油茶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文化与特定物种协同演化的“生态文化共同体”,并在日常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传承下来,至今保持着较强的生命力。2020年1月20日,“湖南永顺油茶林复合系统”以其鲜明的复
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乡村振兴取代脱贫攻坚成为我国“三农”工作的新的重心。如今在新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发展战略之一,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地方金融机构作为扎根当地的服务主体,是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地方金融机构作为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关键力量,在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地方金融机构支持农村集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