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库全书》是对中国古代图书典籍极大规模的搜集与整理,同时《四库全书总目》也是对中国传统学术的一次全面总结。本文通过探讨《总目》子部释家类的设置,归纳并总结其四部各类提要中对于佛教佛学的认识和评价,来研究《总目》对于佛教佛学的态度与观念。第一章分附录于分类体系之外、厕身于子部道家类下、并列于诸子术伎之中、子部外的一二级类目四种情况,对自《晋中经簿》到《明史·艺文志》的古典图书目录,其收录佛教文献方式方法的源流演变进行了详细梳理。第二章第一节对《总目》收录、评价和征引、利用古典书目并批评、借鉴其分类方法的情况进行考察,揭示了《总目》吸收和利用古典书目收录佛教文献思想资源的主要来源和途径。第二节先是利用《总目》卷首“凡例”、“子部总叙”、释家类小序以及诸书提要中的资料,对《总目》释家类设置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总结概括,然后在此基础上检视《总目》“录二氏于子部末,用阮孝绪例”的问题,得出《总目》将释、道二家安排在子部末尾的做法,完全是宋、明四部分类书目释家类设置传统之延续的结论。第三节利用《浙江采集遗书总录》、《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四库全书荟要总目提要》等资料,为《总目》构建了一个基本完整的文本形成序列,并在此序列中重新考察其子部释、道二家先后顺序的问题,最终发现:《总目》子部末尾的先释后道,实际上是在编撰过程中为了贯彻乾隆皇帝的权威和意志,于乾隆三十九年七月至乾隆四十年九月中旬期间进行调整的结果,而《总目》释家类小序中所虚文标榜的《魏书·释老志》和《七录》的先例,也是后来为了适应这次调整才被附会上去,并复制到《秘殿珠林》的提要中。第三章通过全面梳理《总目》四部各类诸书提要中对于佛教佛学的认识和评价,主要从对佛教和佛教史的基本认识,排斥因果、轮回、神异观念,反对杂用佛理诠释儒家经义,批判混淆儒、释及三教合一,对佛教与其他异教关系的认识,承认佛教对中华文化的贡献等六个方面,对《总目》的佛教佛学观念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其中,对《总目》与《阅微草堂笔记》在因果、轮回的态度及观念上所呈现出的巨大差异,做了重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