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林景观是一种重要的自然美学资源,是建设森林公园、开展生态旅游的主要基础。本文以世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泰山为对象,从森林景观空间结构、景观类型和景观要素三个层次对森林景观资源状况与美学质量进行系统研究,并在森林景观生态功能评价和美学评价的基础上,开展了风景游憩林景观质量和旅游承载力研究。旨在为风景林经营和旅游开发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主要结果如下:
1.对研究区内地貌景观资源、水文景观资源、生物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天象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以及旅游开发条件进行综合评价,`累计得分为43.02分,根据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标准,达到1级风景资源标准。
2.用层次分析法对泰山风景游憩林进行了生态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生物多样性对生态质量的制约性最强,其他因素对生态质量有一定的影响。研究区综合得分为0.831分,生态质量较好。
3.景观空间格局的美学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以针叶林景观为主,又有多种景观类型分散在其内:其基本构型多为较大斑块,景观丰富度、多样性较高,破碎度、优势度较低,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美学和旅游资源。
4.景观类型美学评价表明,研究区主要森林植被景观类型美景度值大小排序为:古树名木>峭壁林>栎柏混交林>五角枫林>刺槐林>针叶林>栎林>灌木林。景观要素美学评价结果显示:影响针叶林近景美学质量的主要景观美学要素有树干形态、平均胸径、色调变化、林下层统一度、枯落物。树干通直、胸径大、色彩富于变化、林下层统一度高有利于提高景观的美景度,而枯落物增加会给景观美学质量带来负面影响。
5.从泰山景区承载力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其合理承载力为428万人/年,而泰山年实际旅游人数为284万人,景区旅游人数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根据评价结果,建议:加强对现有风景林资源的保护,即在保护的前提下,对景观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增加景观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保证提高生态功能稳定;针对水文资源相对缺乏的特点,加强水文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在风景林经营方面,应该做到逐步培育大径木、合理调节林木密度、营造混交林、保护古树名木来提高景观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