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气颗粒物是影响城市环境质量的污染物,地被植物植株低矮,相对于乔木等高大的绿化植物能够更好地滞留近地面的扬尘,有效地防止二次扬尘,对空气的净化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本试验选择青岛市城阳区具有代表性的26种园林地被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定量的研究不同植物的滞尘能力,观察植物叶表面细微结构,总结植物的滞尘规律,以期为城市绿化树种的选择、配置及环境效益评价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1)不同树种单位叶面积滞尘能力差异明显,植物的叶表面细微结构与其滞尘能力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叶片呈凹型、表面密布绒毛、叶表面有密集瘤状及脊状突起的植物滞尘能力较强;叶表面平滑的植物滞尘能力较弱。叶片的着生角度对植物滞尘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
(2)植物叶片的滞尘量在达到饱和程度以前受空气中粉尘含量的影响较大,随着空气中粉尘含量的增多而增大。火棘、大叶黄杨等5种植物在分车道、人行道、校园内的滞尘量均呈现出分车道>人行道>校园滞尘量趋势。常绿植物叶片滞尘量因四季降尘情况及自身生长阶段的特点遵循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的规律。
(3)不同生活型植物滞尘能力不同,遵循灌木地被>草本地被>藤本地被的规律。
(4)单位绿化面积植物的滞尘能力除了与单位叶面积滞尘量有关外,还与其单位绿化面积的总叶面积有关。单位面积地被植物滞尘能力强的有结缕草、大叶黄杨,较弱的有扶芳藤、常春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