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与思:沈从文《月下小景》的反讽分析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kingzx6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所讨论的《月下小景》是沈从文寓居青岛时期创作的短篇小说集,由九篇短篇故事构成。《月下小景》集中的故事充满矛盾,且表层含义之下蕴含着深层意义,由此故事成为难以简单界定的复义文本。反讽是将表面矛盾统一起来的一种方式,且具有强调世界多样性的特点,故论文选取反讽进入小说。
  通过对小说集《月下小景》语言、结构、意义的反讽分析,结合新批评的文本细读法,揭示作者为何反讽以及这种反讽所彰显的作者的主体精神。具体而言,反讽体现在语言层面,主要表现为对现实的否定与批判,其否定与批判后所蕴含的是作者对现实的期盼与改进愿望;结构层面,反讽主要表现为小说叙事结构的创新,结构成为小说意义的有机组成部分,由多层叙事模式而产生的人物矛盾、故事话语矛盾、情节矛盾成为故事内部反讽生成的主因,连环叙事模式所导致的故事间的否定与补充则构成了故事间的反讽,由此故事意义得到深化,整个小说集成为一个有机的意义整体;意义层面的反讽主要表现为对故事表层含义的悖离,其实质是对既有规范和秩序的悖反,彰显了作者对现实存在的深沉思索。
  反讽于沈从文而言实质是一种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一方面,通过反讽《月下小景》在语言、叙事、意义等多个层面抵达了真实,作者直面内心,真实地呈现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反讽作为一种怀疑和反思精神贯穿《月下小景》始终,并成为作者的一种精神向度。这种怀疑和反思精神一方面来源于作者的个人经历和生命感悟,另一方面来自于五四的影响。怀疑和反思背后所彰显的是作者对人世的辩证性肯定和对人生意义的追寻。
其他文献
“声音”一直以来都是诗歌表达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古典汉诗中诗人以“声音”为形式生成节奏和韵律。而在现代诗学体系中,“声音”的含义被进一步扩大,除了悬浮于字词表面的格律之外,它还指涉了一位诗人所具有的超越性的历史眼光、自觉的美学追求以及渗透于诗歌整体的个人化经验等等。现如今,“声音”可以说是成为了辨别诗人的另一“性征”,在诗歌研究中的地位也愈发重要。作为一名倾听时代之音的当代诗人,张执浩以敏锐
学位
杜涯诗歌包涵着浓郁的“宇宙意识”和“乡愁”之思。所谓宇宙意识,是人类以渺小而有限的生命去感知广阔而无限的宇宙时所产生的一种深刻的体悟,它涉及到个体对生命的存在价值、万物生与死的矛盾冲突、时间与空间的变化与表现等具体问题的思考,并引发诸如对人性、伦理、宇宙等范畴的深入探索。  在杜涯的诗歌中,宇宙不仅是作为一种诗歌意象来比喻故乡,实际上它有更深层的含义:它以广博的存在容纳、延伸着诗人的“乡愁”,它象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