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和对话文体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语对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学和语用学思想。但是目前学术界尚未对教育语用学进行正式的定义,专门从教育语用角度对《论语》进行研究的文章或著作寥寥无几。鉴于以上情况,本文试对《论语》中的教育语用进行研究,即在《论语》辑入的师生言语交际中,言语主体为有效完成教或学的交际目的而在语言运用方面所遵循的原则以及它的现实意义,旨在关注《论语》中的教育语用与现代教学密切相关的问题,包括《论语》教育语用原则的类型、与西方语用观的对比、当代教育的语用误区及其话语策略、如何指导现代教学实践等问题,以期为现代教师教学提供参考,在教学语言上增强积极的语用效果,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并为《论语》语用研究拓宽研究领域进而丰富国内的语用理论。通过分析发现,《论语》中所使用的语用原则与西方的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有相一致的地方,但由于文化差异、话语角色定位等因素也存在着相悖的部分,从《论语》中辑入的师生对话中并结合西方的语用原则概括出孔子的教育语用原则的类型,主要包括“赞誉、批评与两者并施原则”、“与关系准则相悖的启发原则”、“因时启发原则”、“因人施语原则”四条。并且借助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分析反思当代教育话语中经常出现的对比性话语、批评话语、霸权话语三种代表性话语误区,并对现代教师话语提出以下要求:一、用“榜样”教育法替代对比性话语,选择一个受人尊敬、地位较高、能力较强且具有吸引力的榜样来引导学生而不是以让学生感到羞愧为目的直接在言语上进行对比;二、多用礼貌语,少用批评话语。礼貌是言语双方在交际中显现出来的相互尊重和友好的言语行为规范,在教学过程中礼貌语有时候起到的作用远远要比批评话语大;三、尊重学生,拒绝霸权话语。与学生进行友好平等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