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故一九四二》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是作家刘震云的首部调查体小说,同时也被刘震云认为是他所著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新历史小说。小说以1942年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省为背景,讲述了三千万河南灾民无法抵御特大旱灾,在饥饿和逃亡中的故事,切实地还原了一段真实却几乎被人遗忘的历史。新历史主义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由英、美两国流行开来。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学派否认历史与文学所谓的“前景”、“背景”之说,坚持文学与历史不分轻重,文学与历史水乳交融,相互作用与影响,其主要理论在于“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新历史主义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西方文论界对以往形式主义批评的反思,学术界也由此开始重新探讨文学与历史之间的关系。调查体小说《温故一九四二》是公认的新历史主义小说代表,折射出的也是新历史主义精神。而且刘震云在《温故一九四二》中对待历史与文学的态度恰恰迎合了新历史主义的观点。在小说中,文学不可避免的虚构与历史真实并存,官方记载的1942年被刘震云消解与颠覆成为历史的碎片。所以本文拟用新历史主义为理论支撑,采用细读文本、理论与个案精析等方法从以下几个部分对刘震云完整版《温故一九四二》做细化分析:首先,在第一章部分,通过对研究对象刘震云及其作品《温故一九四二》做一番梳理,在了解作家生平及创作的基础之上,再对具体作品《温故一九四二》、小说改编之电影《一九四二》加以介绍。第二章部分,详细介绍目前国内的研究现状,总结和概括前人对此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目前存在的知识空白。第三章部分,论文按照“理论一一文本分析”的结构,从新历史主义理论出发,根据新历史主义的两大核心概念一一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以及其他思想内涵和基本特征对《温故一九四二》作详细的解读。第四章部分,在新历史主义的理论观照下对小说改编之电影《一九四二》的创作特色进行分析,进一步完善对完整版《温故一九四二》的解读。结语作为本论文的最后结论部分整体回顾了刘震云这部作品,并得出结论:确定《温故一九四二》以及改编——电影《一九四二》是历史与文本相结合的作品。作者刘震云始终秉持新历史主义观念的写作态度,致力于打破历史与文本的界限,消解历史,颠覆历史,重构历史,反思历史,无处不洋溢着新历史主义精神,并重点介绍了这篇小说的现实意义和写作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