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在轻度寒冷环境下,通过监测热身活动,休息间歇阶段以及随后的力竭运动中的直肠温度,皮肤温度和下肢表面肌电信号,探究热身后的不同间歇时间是否会影响男大学生运动过程中的体温和下肢肌肉肌电活动。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实验研究,12名受试对象自愿参与实验。每名研究对象需要进行一次预实验和两次正式实验,每次测试时间间隔至少为7天。受试者均要求在相同环境(温度为16~17℃,湿度为40%~50%,无风密闭的室内)下进行。预实验为间接法测最大摄氧量实验;两次正式实验分别为热身后间歇5分钟和20分钟的相关实验,受试者首先进行设定的15分钟标准热身活动,包括10分钟100W的功率自行车运动和5分钟动态性牵拉,然后进行递增负荷至力竭的自行车运动,运动强度为起始100 W,每10分钟增加20W,转速为60转/分。最后受试者保持坐立姿势,静坐恢复20分钟,测试结束。整个实验过程需要实时监测直肠温度、皮肤温度和下肢表面肌电信号,在力竭运动过程实时监测心率和自我感觉用力程度,每次实验结束要记录运动至力竭时间。研究结果:(1)在15分钟标准热身活动后的间歇阶段,5分钟休息间歇实验的直肠温度为(37.51±0.14)℃,20分钟休息间歇实验的直肠温度为(37.38±0.23)℃,两组比较P<0.01。递增负荷至力竭运动中,5分钟休息间歇实验的力竭即刻时直肠温度为(38.16±0.26)℃,20分钟休息间歇实验力竭即刻时直肠温度为(37.98±0.28)℃,两组比较P>0.05。但是力竭运动的前30分钟,两组实验直肠温度存在显著差异(P<0.01)。两组实验比较,不同阶段的平均皮肤温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2)两组实验中受试者的心率在间歇阶段和力竭运动前10分钟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在10分钟后的力竭过程中心率无显著差异(P>0.05)。(3)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两种实验条件下的肌电均方根振幅差异显著(P<0.05),尤其在间歇阶段和力竭运动阶段。但是两组实验的运动至力竭时间无显著差异,5分钟休息间歇实验的运动至力竭时间为(37.73±8.26)分钟,20分钟休息间歇实验的运动至力竭时间为(38.69±7.10)分钟,两组比较P>0.05。(4)在整个力竭运动过程中,两组实验的自我感觉用力程度相比较,在任一时刻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实验的脱水率均不足1%,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论:(1)热身运动对人体体温和肌肉的暖身效益会随着休息时间的延长而减弱,在轻度寒冷环境中可以观察到其效果。(2)在相同寒冷环境下,5分钟间歇时间能更快速地提高受试对象的核心温度,但还不能确定5分钟和20分钟哪种温度升高效益更有利于随后的运动动员和提高。(3)不同休息间隔时间对下肢肌肉肌电图活动影响显著,5分钟休息间歇时间更好地提高了肌肉活动,但是影响时间较短,未延缓疲劳产生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