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髌腱末端病是指因运动损伤或劳损而引起的髌骨腱止点处组织炎性变性,临床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髌腱慢性创伤性病变。髌腱末端病是击剑运动员中最易出现的运动损伤。损伤的发生与髌腱长期疲劳,运动技术密切相关。髌腱末端病治疗困难,治疗周期长,易反复发作。其治疗手段有中西医等多种治疗方法,对髌腱疼痛与去除炎症均有一定的效果。然而,这些以往的治疗方法在运动状态下的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本体感觉等机体功能等方面显得无能为力。本研究充分考虑了股四头肌-髌骨-髌腱结构间的损伤链和肌力传导链的之间关系,运动疗法主要修正膝关节周围肌群之间的力量失衡,强化髌骨韧带能力,抵抗肌肉收缩对髌骨韧带末端地刺激,创建肌肉与肌腱之间末端结构代偿,祛除髌腱末端结构微循环障碍;拉伸股后肌群,增加关节活动度。运动疗法在治疗髌腱末端病的康复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运用运动疗法对击剑运动员髌腱末端病康复上收到显著的效果。 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月天津市女子花剑运动员髌腱末端病患者9例,年龄(24.00±4.09)岁,身高(175.11±6.03)厘米,体重(66.11±7.96)公斤、训练年限(10.22±4.27)年。治疗周期为8周,每周二次运动康复治疗。运动康复前、后分别采用膝关节功能评估表(百分法)、疼痛度面部表情评分法( faces r ating scale, FRS)、膝关节活动度(主动屈曲、被动屈曲角度)和本体感觉作为评价指标。使用Spss17.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显示P<0.05,表示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 研究结果: 1.膝关节功能评估表(百分法):运动康复前(69.11±6.86)分,运动康复后(79.44±6.77)分,运动康复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呈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疼痛度面部表情评分法( faces rating scale, FRS):运动康复前分数为(2.33±0.87),运动康复后分数为(1.78±0.97),运动康复前后疼痛度评分呈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膝关节活动度:①运动康复前主动屈曲活动度(126.11±11.67)度,运动康复后主动屈曲活动度(134.78±9.90)度。运动康复前、后膝关节的主动屈曲活动度呈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②运动康复前被动屈曲活动度(137.33±7.62)度,运动康复后(145.00±5.57)度。运动康复前、后膝关节的被动屈曲活动度呈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4.膝关节本体感觉“主动位置重现再成角试验”测试:运动康复前(34.93±9.82)度,运动康复后(26.61±8.12)度,运动康复前、后数据结果呈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击剑运动员髌腱末端病的产生,由于长期反复的收缩股四头肌导致髌腱止点集中应力过多、股四头肌肌力不足或大腿前群与后群肌力不平衡所致,临床表现髌骨下端髌腱止点处有疼痛、肿胀,髌尖下有压痛,抗阻伸膝试验阳性,上下楼痛,打软腿,关节活动度受限,一般平时症状不明显,训练或长时间屈膝后疼痛加重。 2.运动疗法可激活髌腱末端活性,增强局部新陈代谢,加速组织血液循环、营养物质输送和炎性物质排除,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和缓解疼痛。运动疗法通过增加关节组织滑液分泌,从而减轻关节骨性组织的摩擦,减轻疼痛。同时提高运动神经元,降低交感神经系统能力,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3.通过运动康复抗阻性力量练习可以激活肌肉活性,增加肌肉弹性,加强股四头肌力量与肌耐力,提高髌腱-骨连接的稳固性,增强髌腱的牵拉应力,提高肌肉张力,降低粘滞性,松解肌肉粘连和挛缩肌群。 4.通过运动康复关节主动屈、伸练习改变膝关节骨性异位,解除关节绞锁和神经卡压现象,恢复关节活动度,在膝关节运动过程中提供更强动力和更好的保护力。 5.膝关节周围组织结构,肌肉、韧带、神经反馈等是本体感觉受器的载体,是维持关节稳定和控制能力的基础,运动康复可以激活肌肉组织、韧带组织和神经反馈能力,促使更多肌纤维参与运动,使肌肉活性提高,韧带牵拉应张应力增强和神经控制能力增强,使关节稳定和控制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提高本体感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