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世界三大草原欧亚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呼伦贝尔草原,位于我国最北端,冻融作用经常发生。已有的研究显示冻融交替过程可以直接影响土壤物理和微生物性状、氮素转化过程与强度,冻融期的土壤可成为N2O的重要排放源。本文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冻融模拟实验同时结合野外温室气体通量观测实验结果,探究不同的土层、草场管理方式、冻融交替频率及强度、植被类型对温带草甸草原N2O产生与排放的影响规律。本研究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呼伦贝尔草原试验站为实验观测平台,选取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类型(羊草草甸草原、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羊草+中生性杂类草草甸草原),分别在羊草草甸草原和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设置放牧与封育对照处理的实验观测样地,而在羊草+中生性杂类草草甸草原设置刈割与封育对照样地。分别采集不同管理方式下3种草原植被类型土壤的5个土层的原状土柱进行冻融交替培养,测定N2O、CO2气体浓度;结合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2012-2013年生长季和冻融期间的N2O、CO2田间通量的观测数据分析研究冻融过程对温带草甸草原温室气体排放过程与通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冻融期间羊草和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N2O产生速率对不同的土层、培养时间和温差的响应趋势基本一致。就各土层、各时间点草原土壤N2O产生速率和产生量来说,贝加尔针茅封育样地>羊草封育样地,贝加尔针茅封育样地>贝加尔针茅放牧样地,而羊草草原的对比顺序为cut3>cut1>uncut。(2)呼伦贝尔草原各土层土壤在不同培养时间点N2O产生速率是不均衡的,N2O的产生速率与土层性质密切相关。表层(0-3、3-6、6-9cm)土壤的N2O产生速率大于下部土层,冻融期间土壤N2O的排放主要来自表层土壤。刚进入冻结环境(2h或者1d)后测试土壤的N2O产生速率最高,与其他培养时间点的N2O产生速率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冻结2h后N2O的产生速率高于融化2h后。(3)在冻融过程中,呼伦贝尔草原土壤总是保持着产生N2O的过程。昼夜快速冻融过程N2O的产生速率高,季节缓慢冻融过程N2O的产生量大。冬春与秋冬季节转换期间的冻融现象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值得进一步关注与研究。(4)冻融期间相同温差下,N2O的产生速率随着培养次数的增加而减弱;不同温差下N2O的产生速率随着温差的减小而减弱;其中都包含着土壤中营养物质不断减少的原因。(5)野外观测结果显示冻融期间贝加尔针茅草原封育样地的N2O排放量及其在全年排放量中所占的比例均大于放牧样地,室内模拟结果也表明封育样地土壤N2O的产生速率大于放牧样地土壤,但从野外观测期间N2O的年排放量上来看放牧行为还是促进了草地作为N2O源的功能。春融期间N2O排放量是整个冻融期间N2O排放的大贡献者,应该加强对春融期间N2O排放通量的观测,进一步探究影响春融期间N2O排放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