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诗歌和音乐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音乐对中国诗歌的内容、形式、风格等等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诗歌的生产、消费、传播以及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音乐与诗歌的关系问题成为现在学术研究的一个大课题。许多研究者对此作了有益的探索。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音乐的角度来考察建安时期的文人乐府诗,主要论述了乐府音乐的发展状况及其对文人乐府诗的影响。 建安时期的乐府音乐特点主要是清商乐的繁荣,这与曹氏“三祖”的大力提倡是息息相关的。在浓厚的音乐氛围中,建安诗人形成了较高的音乐修养,这使得他们一方面沉浸在乐府音乐的声情美之中,另一方面自己的乐府诗创作也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乐府音乐的影响。他们套用乐府旧题,重视音乐对词句的阐发作用,他们的很多乐府诗成为那个时代的乐府曲词。 乐府音乐对建安文人乐府诗的影响是十分广泛的,本文主要讨论乐府音乐对文人乐府诗体裁、风格及形式的影响。乐府音乐的繁荣,使得曹氏也热衷于乐府歌词的写作,从而出现了大量的文人乐府诗;他们在体裁上多用喜闻乐见的乐府旧题。乐府音乐具有悲情特色,这种动人的音乐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建安诗人在乐府诗创作中多有悲情的抒发,清商乐的抒情性也正适于这一点:悲凉的相和歌成为建安诗人抒发慷慨之情的最好工具,对音乐的描写也成为诗人们表达悲慨之情的手段之一。可见,悲慨诗风的形成与音乐的关系是非常明显的,悲慨诗风形成正得益于乐府音乐。 五言诗在建安时期达到“彬彬之盛”的局面也与乐府音乐有密切的关系。五言诗体早已出现,但是却始终不是正统诗体,而一直较多的用作倡乐歌词的写作。东汉后期,一些中下层文士开始模仿创作五言诗,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古诗十九首》已经是较为成熟的五言诗作,但是五言诗的创作只是在中下层文人中流行,五言体在诗歌创作中并没有被广泛接受,没有正式进入文学殿堂。建安时期,由于音乐的影响,曹操开始较多的写作五言诗,主要是乐府诗。综观建安时期的五言诗创作,明显地是在乐府音乐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可以说,没有乐府音乐就没有五言诗体的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