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 virus,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乙型肝炎及其导致的失代偿性肝硬化、重型肝炎和肝细胞癌等终末期肝病不仅危害全人类的健康,而且也是当前危害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虽然经过各国科学家的长期努力,已初步阐明HBV的持续复制和机体抗HBV免疫反应的低下是乙型肝炎慢性化的基本原因,并且研发了若干有一定疗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但是距离治愈和彻底战胜乙肝肝炎仍有相当长的路要走,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各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药物和新方法,仍然是我国和全球科学家及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当务之急。程序性死亡因子1及其配体1(programmed death1,PD-1;programmeddeath1ligant1,PD-L1)是近年发现的重要的免疫调节分子,也是当前乙型肝炎免疫发病机制研究的热点。PD-1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是一种I型跨膜糖蛋白,以单体形式存在,可介导负性调节信号且在T、B淋巴细胞中都有表达。PD-L1又称B7-H1(B7homolog1)是Dong等人发现的第三个B7家族的成员,也属于I型跨膜蛋白,在肝脏的抗原提呈细胞和星形细胞上均有表达。PD-1/B7-H1信号通路能够负性调节T、B细胞参与的免疫反应,参与免疫耐受,使病毒特异性T细胞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通常在病毒感染发生时PD-1及B7-H1的表达上调。PD-1/B7-H1信号通路是HBV逃避免疫监视、引发慢性HBV感染的重要通路,可能成为慢性HBV感染的有效治疗靶位。有报道HBV转基因小鼠(Tg鼠)处于对HBV的免疫耐受状态,对各种HBV抗原和HBV感染均不产生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以上特点与某些慢性HBV感染者类似。因此,本课题引进HBV-Tg小鼠模型,应用本校药学系生物制药学教研室制备的重组人B7-H1蛋白疫苗,拟通过主动免疫诱生HBV转基因小鼠产生抗B7-H1的抗体,以阻断PD-1/B7-H1信号通路和上调抗HBV免疫应答、加速HBV的清除、减缓和阻止乙型肝炎慢性化,为探索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用不同剂量的乙型肝炎疫苗和B7-H1蛋白疫苗分别于0周、2周、4周、8周共4次联合免疫HBV转基因小鼠,于1周、3周、5周、7周、9周、11周、13周眶后取血7次,分离血清冻存于-20℃。应用ELISA法检测转基因小鼠在不同时间点血清抗B7-H1抗体滴度。结果发现5周起血清中即能测到B7-H1抗体,且同一时间点各组之间的抗体滴度值并无明显差异。2、在免疫后第14周末处死小鼠取脾细胞,检测不同的免疫方法对HBsAg特异性分泌IFN-γT细胞数量、对小鼠脾细胞产生HBsAg特异性Th1类细胞因子(IFN-γ及IL-2)及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显示乙肝疫苗联合B7-H1蛋白免疫各组与相同剂量HBsAg蛋白单独免疫组相比,分泌IFN-γ的HBsAg特异性T细胞数量下降,IL-2均明显减低(P<0.05),但IFN-γ无明显差异,脾淋巴细胞分泌IFN-γ的水平各组间无明显差异;MTT法测定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各组间也无明显变化。上述研究结果表明,B7-H1蛋白疫苗虽然可以诱导HBV转基因小鼠产生明显的抗B7-H1抗体应答,但不能增强抗HBsAg的免疫应答。较小剂量的HBsAg即可引起HBV转基因小鼠TH1类细胞因子(IFN-γ及IL-2)的分泌以及淋巴细胞增殖。本研究结果也提示,单纯通过B7-H1蛋白疫苗免疫的干预策略,并不能明显增强HBV转基因小鼠的抗HBV免疫反应,多靶点、多途径的联合干预可能有助于打破HBV感染后的免疫耐受和免疫低应答状态,并最终实现慢性乙型肝炎的彻底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