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观察胸腰段脊髓损伤不同外力方向(腹侧或背侧)下,脊髓损伤大鼠神经通路改变的差异,以及是否与膀胱功能改变相关。2.了解神经通路改变在神经源性膀胱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清洁级雌性SD大鼠58只,随机分为实验对照组(6只)和脊髓损伤6个小组(每组6-8只),使用标准化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实验装置制备动物模型,损伤部位选择在T12~L1水平,对照组大鼠仅咬除脊突和椎板,不损伤脊髓。术后第1天,所有大鼠开腹,注射BDA于膀胱壁。采用改良的Tarlov分级评分、Ashworth肌张力评分、斜板实验及BBB评分评价实验动物的运动功能。术后14天评测膀胱功能。BDA注射2周后取出脊髓组织,行BDA染色成像。所得数据根据方差齐性检验结果,选择应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脊髓损伤组大鼠改良的Tarlov分级评分、斜板实验及BBB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Ashworth肌张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增加打击高度,背侧损伤组大鼠脊髓受到打击冲量增加,双下肢改良的Tarlov分级评分逐渐下降,Ashworth肌张力评分增高、大鼠斜板实验临界角逐渐下降, BBB评分呈降低趋势;3.随着砝码质量的增加,腹侧损伤组大鼠受到的向上提拉的力量增大,造模大鼠双下肢改良的Tarlov分级评分法评分逐渐下降,大鼠斜板实验临界角逐渐下降, BBB评分呈降低趋势,但是Ashworth肌张力评分只有左下肢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4.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背侧脊髓损伤大鼠膀胱最大容量和顺应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重损伤组(4厘米和10厘米)之间无明显差异,但与轻损伤组有明显增加,且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腹侧损伤大鼠膀胱最大容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顺应性无明显差异性;而且损伤组各组之间膀胱最大容量并无明显差异。5. BDA神经示踪后,经过免疫组化显色后,BDA阳性的神经元呈棕褐色深染。观察显示,阳性的神经元在脊髓损伤平面以上及以下均存在。阳性的神经元在脊髓内分布呈现一定规律,我们发现膀胱神经传导在脊髓导水管前方交叉向上传导。并且在脊髓损伤组中,损伤部位以上出现一侧深染者,在走行过程中可以看到BDA染色阳性的区域在脊髓导水管向对侧扩散的表现。损伤平面以上脊髓阶段切片显示脊髓损伤组较对照组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轻损伤组(2cm组)较中损伤组(4cm组)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脊髓损伤大鼠T10平面IOD比较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4厘米和10厘米组较2厘米组打击针造成的背侧脊髓损伤大鼠T10平面IOD发生显著性减低(P<0.05)。腹侧损伤组大鼠T10平面IOD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脊髓所受打击损伤冲量的进行性增大与神经元的减少成正比关系,说明在大鼠的实验模型中脊髓背侧损伤临床结局转归与脊髓所受冲量有关。脊髓运动传导通路上这些阳性神经元的改变,是脊髓运动传导功能丧失和恢复的解剖学基础,也是膀胱功能障碍和逐渐恢复的解剖学基础。2.在脊髓损伤组中,损伤部位以上出现一侧深染者,并且在脊髓损伤组中,损伤部位以上出现一侧深染者,在走行过程中可以看到BDA染色阳性的区域在脊髓导水管向对侧扩散的表现,提示该神经通路为双侧同时存在的可能。3. BDA神经示踪可以良好的显示SCI大鼠排尿神经通路上神经元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