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体外自然感染Huh7细胞模型,研究mi RNA能否有效抑制HCV感染细胞中1b型HCV RNA的复制。方法:1.将Huh7细胞与含高浓度HCV RNA的丙型肝炎病人血清(HCV 1b型)共同孵育72h,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感染细胞内HCV RNA水平。并收集感染后不同时间的细胞及培养上清液,采用逆转录PCR(RT-PCR)检测感染细胞内及培养上清中HCV RNA正、负链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感染Huh7细胞内HCV Core和NS4B蛋白的表达。2.利用脂质体介导将HCV 1b基因型Core、NS4B的干扰质粒pc DNA6.2-GW/Em GFP-mi R-Core(mi R-Core)、pc DNA6.2-GW/Em GFPmi R-NS4B(mi R-NS4B)分别和共同瞬时转染至感染的Huh7细胞,同时以转染空载体pc DNA6.2-GW/Em GFP-mi R-negative(mi R-negative)、未转染的感染Huh7细胞作为阴性对照(分别转染3μg/ml和6μg/ml两种浓度的干扰质粒),以孵育干扰素作为阳性对照(干扰素浓度为3000IU/ml,约等于3μg/ml),转染48h后用Q-PCR检测感染Huh7细胞内HCV RNA的表达。结果:1.采用Q-PCR检测到感染Huh7细胞内高水平的HCV RNA表达。采用RT-PCR法在HCV感染后第3、6、9、12、16、20、25、30天均能持续检测到细胞内和培养上清中HCV RNA正链的表达,第3、6、9、12、20天能间断检测到HCV负链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到HCV感染细胞内HCV Core和NS4B蛋白的表达,对照细胞内未检测到。2.在干扰质粒浓度为3μg/ml的感染Huh7细胞中,mi R-Core、mi R-NS4B、mi R-Core+mi R-NS4B组的5’NTR m 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和mi R-negative组(p<0.01),均高于阳性对照组p<0.01);其余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扰质粒浓度为6μg/ml的感染Huh7细胞细胞中,mi R-Core、mi R-NS4B、mi R-Core+mi R-NS4B组的5’NTR m RNA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和mi R-negative组(p<0.01),mi R-Core组、mi R-NS4B组高于阳性对照组(p<0.01),mi R-Core+mi R-NS4B组低于阳性对照组(p<0.01),mi R-Core+mi R-NS4B组低于mi R-Core组和mi R-NS4B组(p<0.01),其余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成功建立HCV 1b型体外Huh7细胞感染模型;2.靶向HCV Core和NS4B的mi RNA均能有效抑制HCV感染细胞中HCV RNA的复制,且两者之间有一定协同作用,为HCV的抗病毒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