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性页岩储层水平井井壁稳定力学机理研究

来源 :西安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we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脆性页岩气储层水平井钻井过程中发生了大量的井壁失稳问题。本文针对延长组长7和长9层段页岩气储层,通过岩心实验分析了页岩脆性、结构特征、力学特性,利用凯瑟尔效应测量了地层主地应力,并建立了水平井井壁稳定应力分布模型,计算了其坍塌及破裂压力,最后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其进行了模拟仿真。岩石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延长油田长7、长9页岩杨氏模量高、泊松比低,脆性矿物含量高,脆性指数50%左右,脆性显著;主力页岩气储层段抗压强度比临层抗压低,单轴抗压强度大致在50~60MPa之间。页岩岩心声发射试验结果表明:在三个主地应力中,上覆岩层压力为最大主地应力,两个水平地应力之间的差值不大。应用弹性力学基础理论,从平衡微分方程出发,结合几何方程、物理方程以及相容方程,综合考虑地应力(上覆岩层压力最大)、井斜角、方位角、孔隙压力、渗流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建立井壁围岩应力分布学模型,分析得到:直井井壁围岩应力分布随着井周转角?而变化,且随着井壁距离的增加而趋于稳定,在8倍井筒半径以外,围岩应力分布基本不再发生改变;井眼方位角一定时,井斜角由0°增加到90°过程中,井壁稳定性逐步变差,水平井最容易发生井壁垮塌破坏;井斜角一定时,井眼方位角(假设井眼沿着最大水平地应力方向)从0°变化到90°时,井壁上的最大剪应力不断减小且井周剪应力变化趋小,表明水平井井眼方位沿最小主应力方向时井壁稳定性最好。井壁周围岩石所受应力超过岩石本身强度而产生剪切破坏,脆性地层产生坍塌掉块,井径扩大,而塑性地层则向井眼内产生塑性变形,根据Mohr-Coulomb准则以及岩石的拉伸破裂强度准则,结合地应力分布,计算延长组脆性页岩的坍塌、破裂压力。主力页岩气储层直井坍塌压力在0.85~1.01g/cm~3之间,不同方位上水平井的坍塌压力在1.18~1.26g/cm~3之间。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D-P模型,对长9页岩储层1844.5m水平井段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钻井液密度1.25g/cm~3能有效控制坍塌量,与坍塌压力计算结果相符合。
其他文献
目的以麻黄汤为实验研究对象,测定麻黄汤全方及其拆方配伍组中9种有效成份的含量,比较传统饮片汤剂与配方颗粒汤剂是否不同;并通过发汗量和小鼠腋窝部皮肤汗腺导管内径,比较
大跨度双曲屋盖形状较复杂,具有重量轻,柔性大,阻尼低等特点,风荷载是其控制荷载。通常强风作用下常常伴有强降雨的作用;受风力影响,雨滴降落时除受自身重力,还受风速影响,导
服装是人体的第二肌肤,是每日生活的必需品。为了让服装更好地发挥作用,首先需要对人体进行研究,再根据人体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制作服装。人一直处于相对运动的状态,人体的运动
本文目的是研究管内温度场的分布情况,通过优化前后模拟云图和实验数据对比,对计量装置加热器进行布局,以保证计量装置内部温度场分布均匀。本文研究思路为:案例分析→方案选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及高中历史教学五大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备受关注。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当地的乡土历史课程资源,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进课堂氛围,还能加深学生对相关问题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其家国情怀。泰安地区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乡土历史课程资源,这也为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开发与运用提供了条件。通过对泰安地区新泰一中进行实地调研,发现本地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乡土历史课程
目的:延龄草总皂苷(Trillium Total Saponins,TTB)是从土家族名药延龄草中提取出来的化合物。研究表明,延龄草总皂苷具有显著的抗结肠癌功效,但其具体、深入的作用机制尚未证实。本研究的目的是从细胞自噬和细胞凋亡这两方面探究其中一种单体化合物TTB2抗结肠癌作用机制,为延龄草皂苷成分抗肿瘤作用提供研究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1)光镜下观察TTB2作用结肠癌HCT116细胞后的形态变
2001年chen等人发现了一种新的A型流感病毒蛋白—PB1-F2,该蛋白被认为是A型流感病毒重要的毒力因子之一。大量的研究显示PB1-F2蛋白在宿主细胞中具有多效性,PB1-F2定位于线粒
苹果酸-乳酸发酵(MLF)是在乳酸菌的作用下将苹果酸转化为乳酸,并且释放出二氧化碳的过程。该发酵过程通过将苹果酸转化为乳酸,使得沙棘果酒的口感更加柔和、圆润。酒类酒球菌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为断奶仔猪和新生仔猪腹泻的重要病原体,其中以F4+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对断奶和新生仔猪影响最大,因此预防F4+ETE
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年之久,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带来了全方位的影响。其中弥陀信仰作为佛教教门中的一支,在佛教被中国社会接受后,逐步成为中国佛教影响最大的信仰体系,于隋唐时期出现了“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盛况,曾为无数善男信女的精神寄托,使无数佛教徒虔心念诵止恶向善;也曾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塑造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与历史走向。在原始佛教阿含四部经典里,找不到弥陀信仰的相关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