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难题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与“新农保”相关的问题已成了理论研究的热点,但大多数文献集中在农村养老制度的设计、优化和实施方面。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适度水平的研究很少,对财政补贴建立“普惠式”养老金制度的理论依据研究也较为缺乏。本文将利用工农业“剪刀福利差”及生命周期理论来探讨财政补偿建立“新农保”的理论依据,并且通过测定农村养老保险实际水平和适度水平,评估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意义,促进中国农民养老问题的解决。本论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章对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并阐述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适度水平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分析公共产品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城乡二元经济理论和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理论,研究了国家对农村养老保险进行财政补偿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第二章以典型国家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为研究基础,分析了社会养老保险财政补偿的国际经验。对德国和日本两个国家的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状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比较了国家财政在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水平中的作用。第三章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发展新阶段,对新农保的财政补偿进行理论建构,并且通过数理模型核算补偿总量。确定了国家财政对农民收入历史欠账进行的补偿方式。根据比值比价法对1952-1997年间的工农业价格“剪刀福利差”进行了核算。第四章在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测算模型的基础上,对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际水平和适度水平进行数理测算。通过测定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也可以对国家的财政补偿金和基础养老金做进一步的验证。科学界定适度的社会养老保险水平,对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五章在前文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的基础上,针对提高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水平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主要的对策包括平衡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财政投入、完善新农保的制度设计,确保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