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近现代史上由于生活在内蒙古土默特地区的蒙古族与迁入当地的汉族移民在长期混杂居住的大前提下,两个民族各自的文化特质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特别是生活在内蒙古土默特地区的原住蒙古族,与传统游牧的蒙古族在民族文化特征上的相差明显,呈现出诸多不同于传统民族习俗的因素。这无非是因为土默特蒙古族文化与汉族文化融合的结果。不过,在这两种文化融合的背后,土默特地区的蒙古族并非与当地汉族的文化合而为一。从调查可知,他们内心中依然存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支撑土默特蒙古族的认同心理的元素有很多。最根本的要素是保留的祖先意识、共同的历史记忆以及保留民族共同的文化。而外部要素如文化交往、民族身份的确立和民族政策的落实对民族认同起到了有力的推动、强化作用。
本文选择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的三个村为调查点,以该地区的蒙古族与汉族的民间信仰情况为研究对象,通过非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的方法,分析并探讨民间信仰对民族认同、民族心理所起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两个民族不同的信仰情况比较研究分别从社会功能的角度解释它们各自的特点以及在两种文化相互融合的背景下影响两个民族信仰“合而不同”的诸多因素,以及有关信仰的演变趋势。
为此,首先描述土默特地区民间信仰的概况,从家庭神灵到村落庙宇两方面来深入分析两种模式的民间信仰情况及特点。然后通过比较分析三个调查点的个案详细说明土默特地区民间信仰的两个层面,即敖包祭祀和龙王信仰与民族认同的关系。最后以文化与社会性解释等两个方面分析土默特地区蒙古族与汉族民间信仰的异同,从而进一步说明彼此之间的关系,各自保留着的传统的信仰内容,以及以此保持着的各自民族的认同与民族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