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特征及相关因素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snsd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耳鸣是周围环境中无相应的外界声源或电刺激而自觉耳中或颅内鸣响的感觉,发病率逐年增高。研究报道,美国约25.3%的人体验过耳鸣,其中有10%~15%的耳鸣患者因持续性耳鸣到医院就诊,60岁以上约31.4%的人有过耳鸣。在我国耳鸣发病率约占人口的10%,约5%的耳鸣患者到医院就诊,老年人中的发病率更是高达30%。以耳鸣为第一主诉到到门诊求治者多是因为工作和生活备受困扰,有人甚至有自杀倾向。耳鸣分类方法多样,根据发病时间的长短耳鸣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时间分别为小于3个月、3~6个月及大于6个月;根据他人能否听到患者的耳鸣声音,耳鸣又分为客观性和主观性,而主观性耳鸣原因明确者称为继发性,原因不明者为原发性或特发性耳鸣。此外,尚有特发性耳鸣伴听力下降与不伴听力下降之分。根据耳鸣是否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有学者将耳鸣分为伴有困扰/致残性耳鸣和不伴有困扰/非致残性耳鸣。慢性特发性主观性耳鸣是耳科临床最常见的三大棘手症状之一,由于其发病原因和致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完全消除耳鸣不易达到,故目前的治疗目标为降低耳鸣声和减轻耳鸣对患者的困扰和致残性。近年研究显示,耳鸣对患者的影响是耳鸣本身和耳鸣所引起的如抑郁,焦虑等情绪产生的负性心理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有研究认为,耳鸣的严重程度与人格特征有一定的关系。但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尚不明确。此外,临床观察发现患者听力水平,知识背景,家庭情况以及睡眠状态等对耳鸣的严重程度和困扰也密切相关。本研究目的:通过探讨耳鸣的心理声学特征与耳鸣发生和致残相关因素,分析其可能的主要致病因素和致残因素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慢性特发性主观性耳鸣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1耳鸣的特点与发病相关因素分析目的:分析耳鸣患者临床和心理声学特征,以无耳鸣的正常成人作对照,研究耳鸣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制定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出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科门诊以耳鸣为第一主诉就诊的201例慢性特发性主观性耳鸣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与研究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17例设为对照组,所有参与者均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耳鼻咽喉专科检查、听力学检查及耳鸣相关检测,并按要求完成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等评估量表。分析耳鸣的心理声学特点;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态、睡眠情况、SAS、SDS及EPQ量表得分与耳鸣的关系;探讨耳鸣主要相关因素。结果:1耳鸣患者特点:与对照组比较,耳鸣患者单身比例较高,常有听力下降,睡眠较差,多伴有抑郁和焦虑情绪及精神/神经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耳鸣的心理声学特征:耳鸣患者以左侧(77/201)和双侧(78/201)居多;耳鸣声音以蝉鸣(82/201)为主;耳鸣声音种类多为一种(144/201);持续性耳鸣者所占比例大(102/201);耳鸣响度多小于10d BSL(135/201);耳鸣频率多是高频(121/201);耳鸣匹配的声音类型以纯音为主(127/201);伴有听力下降者占多数(138/201)。3耳鸣相关因素分析: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纯音听阈、婚姻状态、睡眠状态、SAS、SDS和EPQ-N、EPQ-P得分与耳鸣密切相关。结论:1耳鸣声临床以单一、高频、持续性纯音为多见。2听力下降、单身、睡眠不良、焦虑、抑郁、EPQ-N、EPQ-P高得分人格与耳鸣密切相关。2抑郁,焦虑和EPQ人格与耳鸣的关系目的:进一步探讨抑郁,焦虑和EPQ人格在耳鸣组和对照组的差异,分析抑郁和焦虑程度以及EPQ人格分布特点与耳鸣的关系。方法:201例耳鸣患者和117例健康对照组的病史采集、相关检查及量表评估的方法同第一部分。分析抑郁,焦虑和EPQ人格评分在耳鸣组和对照组的差异,以及耳鸣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及神经/精神质人格与年龄、性别、耳鸣侧别、耳鸣匹配频率、耳鸣匹配声音类型、耳鸣响度、耳鸣持续时间、听力情况、病程、婚姻状态、睡眠状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抑郁,焦虑和EPQ人格在耳鸣组和对照组的对比:耳鸣组的SAS、SDS和EPQ量表中的EPQ-N、EPQ-P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抑郁程度与耳鸣的关系:201例耳鸣患者中,80例伴有抑郁症状(39.80%),其中轻、中、重度抑郁分别为41例(20.40%)、24例(11.94%)和15例(7.46%)。单因素分析抑郁程度与患者的年龄、婚姻情况、睡眠状态、耳鸣持续时间、病程及耳鸣响度因素分别具有相关性(P<0.05)。3.焦虑程度与耳鸣的关系:201例耳鸣患者中,84例伴有焦虑症状(41.79%),其中轻、中、重度焦虑分别为43例(21.39%)、25例(12.44%)和16例(7.96%)。单因素分析显示焦虑程度与患者的年龄、婚姻情况、睡眠状态、耳鸣持续时间、病程因素分别具有相关性(P<0.05)。4.EPQ人格分布特点与耳鸣的关系:201例耳鸣患者中,84例伴有神经/精神质(41.79%),其中男性为47例(41.96%)、女性37例(41.57%)。单因素分析显示神经/精神质症状与患者的年龄、婚姻情况、睡眠状态、耳鸣持续时间、病程因素分别具有相关性(P<0.05)。5.抑郁,焦虑和EPQ人格与耳鸣关系的回归分析提示:30~50岁、单身、睡眠障碍和持续性耳鸣因素与抑郁、焦虑之间具有相关性。单身、睡眠障碍和持续性耳鸣因素与神经/精神质之间具有相关性结论:1.耳鸣患者常伴有抑郁、焦虑、神经/精神质。2.耳鸣患者抑郁、焦虑程度与其年龄、婚姻状态、睡眠障碍和持续性耳鸣因素相关;神经/精神质与耳鸣患者的婚姻状态、睡眠障碍和持续性耳鸣因素有关。3耳鸣的致残因素分析目的:分析耳鸣严重程度在耳鸣患者中的分布情况,探讨耳鸣的致残相关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1例耳鸣患者除了增加耳鸣残疾量化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评估耳鸣外,其余病史采集、相关检查、量表评估与第一部分相同。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对性别、年龄、学历、耳鸣的音调、耳鸣的响度、听力情况、婚姻状况、SAS、SDS、EPQ与THI得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一步分析SAS、SDS、EPQ-N和EPQ-P得分在不同THI分级之间的差异及THI得分、SAS、SDS、睡眠障碍、婚姻状态、持续性耳鸣、神经/精神质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1.耳鸣残疾量表评估分析:1级占39例、2级占59例、3级占68例、4级占28例、5级占7例,以2级和3级居多。不同THI分级之间,SAS、SDS、EPQ-N和EPQ-P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各分级之间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1级与3、4、5级之间的SAS、SDS、EPQ-N和EPQ-P得分差异具有明显差异(P<0.05);2级与3、4、5级之间的SAS、SDS、EPQ-N和EPQ-P得分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3、4、5三个分级之间两两比较SAS和EPQ-N和EPQ-P得分有差异;3级和5级之间的SDS得分相比也有差异。2.耳鸣致残相关因素分析:婚姻状态、耳鸣持续时间、睡眠情况、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及神经质/精神质是影响耳鸣对患者致残严重度的主要因素。THI得分与SAS、SDS、睡眠障碍、婚姻状态、持续性耳鸣、神经/精神质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3.各因素相互关系:抑郁症状、焦虑症状、神经/精神质、睡眠障碍及持续性耳鸣相互之间均有相关性;婚姻状态、抑郁症状、神经/精神质及睡眠障碍相互之间均有相关性。结论:1.轻、中度耳鸣患者所占比例较高,耳鸣严重程度与抑郁、焦虑及神经/精神质程度相关,中重度耳鸣患者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和人格缺陷。2.抑郁,焦虑、神经/精神质、睡眠障碍、耳鸣持续时间及婚姻状态是耳鸣致残的主要影响因素,这些因素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联性。
其他文献
<正>量子通信技术是迄今为止唯一被严格证明是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通信技术基于量子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克服了经典加密技术内在的安全隐患,是迄今为止唯一被严格证明是
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而对于企业的发展人才的管理和使用是关键。本研究通过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关于如何解决问题的应对措施。要科学
<正>攀比心理是刻意在智力、能力、生活条件等方面将自己与别人进行比较,并希望赶超别人的一种心理状态。攀比心理往往外部表现为不愿落后于他人,超群好强,有时表现为物欲强
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促进医院正常经营活动,提高医院工作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医院的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医院建
本文主要论述了谷歌影像在测量设计、踏勘,数字化测图,航测外业中的应用。
根据1977~1985年关中灌区西部的小麦赤霉病的病情和气象资料,经电子计算机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11个适于该地区小麦赤霉病流行的“最佳”预测方程,分别用于中、长期或短期
快速定位直流输电系统异常,排除故障,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有着重要意义。针对换流站的故障录波进行分析是检查直流输电系统故障最为有效的手段。深入剖析直流输电原理,提出
以高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来加强素质培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一项根本任务。而师资培训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根本措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