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8年—1940年日军集中兵力“围剿”东北抗联。在艰苦的斗争环境里,抗联队伍严重减员,损失惨重,处在生死存亡关头。1937年东北抗联和中共中央失去联系后,队伍一直没有建立统一的领导核心,吉东、北满、南满各自为政,互不所属,力量分散。在危急关头,是保存实力,还是坚守阵地,东北抗联希望中共中央给予战略指示。为了和中共中央建立联系,抗联领导人进入苏联境内,试图通过苏联的帮助和中共中央取得联系。由此,东北抗联和苏联远东军正式建立联系并开始合作。苏联远东军需要抗联提供日军在东北的情报,抗联也需要在苏联境内短暂休整。苏日中立条约签订后,东北抗联开始了在苏联的整训时期。抗联教导旅就是在这个时期组建的。在东北抗联存在的14年中,东北抗联教导旅是抗联后期斗争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它使处于低潮的东北抗联保存了实力并得到了发展。抗联教导旅对抗战胜利和中共中央进入东北都发挥了重要作用。1940—1945年东北抗联的历史,是东北抗联史研究中比较重要但目前研究又很薄弱的部分。本文致力于完整呈现东北抗联后期的历史,目的是使东北抗联历史的研究更深入,使人们对抗联后期的历史有更客观、更全面的了解。本文以在苏联期间的东北抗联及抗战胜利后东北抗联随苏联远东军进驻东北为研究重点,紧紧围绕着东北抗联、苏联远东军、中共中央三者的关系展开论述的。全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其中正文六章。绪论部分论述了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东北抗联史目前研究现状及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的创新之处和目前有待解决的问题、文章的研究思路和运用的研究方法。第一章东北抗联移驻苏联。在日军集中大量兵力疯狂进攻的条件下,东北抗联减员严重。日军又切断了抗联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抗联失去了基本的生存条件,也失去了兵源补给,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急局面。而此时,东北抗联又失去了和中共中央的联系,无法得到中共中央的指示。抗联内部各省委又缺乏统一的领导核心,导致内部分散、各自为战。此时,恢复和中共中央的联系,使抗联摆脱困境是最首要的任务。在东北抗联各军领导人多次试图和中共中央建立联系失败的情况下,依靠苏联的帮助和中共中央恢复联系成了当时抗联的选择。这种选择也为抗联以后进入苏联提供了可能。而此时的苏联在远东边境领土也受到了日军的威胁,日本关东军屯兵数十万对苏联虎视眈眈,了解日本关东军的情报也是苏联迫切需要的。在这种条件下,东北抗联最终进入苏联。第二章抗联教导旅的组建和整训。本章论述了东北抗联进入苏联后的具体情况。最初在经过短期休整后抗联部队陆续返回东北坚持抗战。在无法摆脱困境时又返回苏联休整。《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迟滞了东北抗联主力部队回国的进程。于是,主力部队在苏联建立了抗联教导旅进行整训,整训期间除了军事整训,还进行了政治整训和文化学习,部队的综合能力大大提高,为反攻东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抗联教导旅在成立过程中也得到了苏联的帮助,增加了补给,扩充了队伍。更重要的是抗联教导旅建立了东北党组织,使吉东、北满、南满各省委结束了分散的状态。这对东北抗联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贡献。第三章东北抗联在与苏联远东军合作过程中的抗争。在苏联整训期间,双方针对抗联的领导权问题展开了争论。在周保中等抗联领导人坚守原则的情况下,最终成功坚持了中共党对抗联的领导权,苏联远东军企图把东北抗联纳入其领导之下的计划落空。在苏联远东军禁止抗联队伍回国的情况下,东北抗联坚持以派遣小部队的形式返回东北坚持抗战,这体现了东北抗联虽然身在苏联,得到苏联的援助的同时,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原则和立场,始终明确自身肩负的使命。第四章抗联小部队的抗日斗争。在苏联整训期间,抗联派遣小部队回国斗争是东北抗联始终坚持抗日的表现。抗联主力部队虽然身在苏联,但是并未停止派遣小部队回国坚持抗战。虽然小部队在回国抗战时身兼双重任务,但是帮助苏联获取日本关东军的情报也是抗战胜利所需要的。从长远来看,也是符合中共利益的。此外,本章还论述了留守在国内的抗联小部队在抗战中的突出表现,比如抗联第三路军的各个支队频繁在东北活动,不断袭扰了日军,使日军并未因东北抗联进入苏联就减少在中国东北的兵力。第五章东北抗联配合苏军及八路军、新四军进入东北。在东北抗联进军东北之前,周保中为整个队伍做了政治动员、组织上、军事上也做好了反攻东北的准备。在苏联对日作战中,抗联教导旅派出先遣部队参加了战斗任务,使苏联对日作战迅速取得显著成效。抗联主力部队的参战计划也由此发生了改变,由解放东北变成了建设东北,并确定了新的部署。抗战胜利后,抗联教导旅进驻了东北57个据点,为中共中央进入东北发挥了先锋作用,同时也密切配合了进入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在苏联远东军和八路军、新四军之间建立了桥梁和纽带作用。第六章东北抗联返回东北后的主要工作。本章是论文的重点部分。首先介绍了57个据点的分布情况和各自的地位。在阐述了东北抗联进入东北后面临的形势之后,分析了各个据点以“三建”工作为主的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并详细分析了长春、哈尔滨、吉林、齐齐哈尔、延吉等据点的工作特点。东北抗联在57个据点的“三建”工作为建立巩固的东北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坚实基础。结语部分对整篇文章的研究重点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概括。对中共中央和东北抗联的关系、东北抗联和苏联远东军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对东北抗联后期斗争历史进行了评价,其中包括对东北抗联进入苏联的评价、进入苏联的东北抗联是否坚持游击战争的探讨。并结合东北抗联教导旅成立、发展的过程概括了它的斗争经验。本文重点论及的是两个部分,其一,在苏联期间的东北抗联。以东北抗联进入苏联为中心,向前延伸分析了抗联进入苏联的原因。在苏联期间建立88旅和派遣小部队回国斗争的经过。其二,东北抗联在回国后进驻57个战略据点工作开展的情况。在“三建”工作开展后,迎接八路军、新四军进入东北并完成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