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写作中的暗流——论刘呐鸥与左翼文学的聚散离合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_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活跃于上海文坛的作家来说,左翼文学是一个无法忽视和回避的存在。这一点,即使是对于被后来的研究者目为“新感觉派”创始人的刘呐鸥来说亦是如此。就像另一位新感觉派成员施蛰存在回忆中提到的那样——尽管这一说法有些混乱——刘呐鸥同时受到了来自“新兴文学”和“尖端文学”的影响。事实上,就二者的内在里路来说,现代主义文学的技巧为实现左翼文学“反映现实”的艺术理想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这一点使得二者以目的和手段的一致性得到了结合。同时,自1929年至1930年,刘呐鸥翻译了苏联文艺理论家弗里契的专著《艺术社会学》以及若干从日本左翼作家转译而来的理论文章。这些译介,以及当时其创办的带有进步倾向的文学杂志《新文艺》都暗示着刘呐鸥的文学和创作倾向正在经历巨大的转轨。其具体表现在“摩登女郎”这一形象的建构因左翼倡导唯物主义创作方法而指向了非人的“物质”层面。这种写作方式,源于刘呐鸥试图用左翼文学的创作理论对其现代主义的写作方式进行改造,从而以普列汉诺夫的文化进化论的路径达至左翼圣殿的动机。但是这一努力并不为当时的左联所认可。在稍后的“第三种人”论争中,左联的理论家们批判了与刘呐鸥持有相似文艺观点的水沫社友胡秋原,这些强调资产阶级社会自有属性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们否定文化进化论,并将刘呐鸥等水沫社成员视为红皮白心的“红萝卜”。此外,同样出于社会进化论的观点,刘呐鸥反对文艺的社会现实功用,这一点也使其与左联格格不入。二者的分歧在1932年刘呐鸥转向电影创作中后引爆。刘呐鸥的电影理论延续了其“艺术反映现实”的文艺理论,他提出了“美的观照态度”作为其“真实艺术”的论点;与此同时,左翼电影理论界则提出要向观众展现“历史真相”的创作方法论。这种文艺理论上的错位,最终导致刘呐鸥走向了左联的对立面。
其他文献
鸦片战争以来,在西方“他者”的逼视下,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念逐渐瓦解,民族国家意识萌生了。在日益深重的民族灾难面前,建构一个崭新的民族国家才能抵抗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挽救民族
王丽的老公各方面不错,可是就是习惯了单身时代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经常彻夜不归。  有一天,老公半夜3点钟还没回来。王丽得知他去网吧打游戏去了,心想“再这样下去,以后岂不无法无天了?”这已经不是老公第一次犯这样的毛病了。这天晚上,王丽决定无论怎样都要把事情辩个清楚,他如果再不改,她离婚的心都有了。  老公进了家门差不多天都快亮了,王丽对他说,我想我们不太合适,还是离婚吧!老公嬉皮笑脸地上来纠缠王丽。
期刊
期刊
智能建筑是网络技术、电子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一系列最先进电气技术的集成建筑,电气设备在智能建筑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经济
本文运用语义功能语法理论,并借鉴认知语义学的研究方法,从共时平面对汉语和日语位移义表达方式呈现出的共性与个性进行了综合性的、系统性的描写和解释。通过语言事实的描写认
本文以湖南省西北部的石门县地名作为研究对象,在深入广泛地进行田间调查和古今文献对照的基础上,运用语言学、民族学、历史学、地图学等学科知识,对石门的区域地名进行了一次系
南社1909年11月13日正式成立,1923年解散,是一个旨在提倡民族气节,鼓吹反清革命的文学社团。南社的三位发起人都是同盟会会员,第一次参加结社集会的17人中14位是同盟会会员,因此南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