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Meta分析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nimad411975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年来,随着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的发病率升高及细胞再生学的深入研究,多项新的治疗方式及新药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利用干细胞移植促进心肌细胞修复和再生逐步成为治疗心力衰竭的一种新途径。其中间充质干细胞,这一类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原始干细胞的一种,主要来源于中胚层,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向心肌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神经细胞、脂肪细胞等多种细胞分化。其中其向心肌细胞分化的作用现被应用到治疗心力衰竭中。目前多项临床试验表明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患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各项临床试验所设定的纳入病人的基线数据、观察指标等存在差异性。因此,本研究运用Meta分析这项方法,以期能够更全面地评价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外文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中文数据库,查询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安慰剂或空白对照的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对心力衰竭的相关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检索时间截止2020年12月1日。查阅经检索获得的文献,按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进行筛选,筛选符合条件的文献。通过Cochrane协作网的偏倚风险标准完成文献质量评价,并将最终获得纳入的试验数据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最终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atio,RR)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效应值指标。结果:所纳入的9项RCT共涉及384例心力衰竭患者,其中MSCs组205例、对照组179例。MSCs组中81例患者冠脉内注射间充质干细胞,59例患者经心内膜注射间充质干细胞,65例患者静脉内注射间充质干细胞;MSCs组中90例患者注射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105例患者注射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10例患者注射的间充质干细胞未标注组织来源;余17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相同方式给予安慰剂或空白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SCs移植治疗心力衰竭,(1)显著地降低了死亡率(RR值=0.52;95%CI[0.28,0.96],P=0.04)、再住院率(RR值=0.63;95%CI[0.47,0.86],P=0.004);(2)增加LVEF(MD值=8.03;95%CI[6.557,9.52],P<0.00001)、6MWT(MD值=95.60;95%CI[24.17,167.03],P=0.009);(3)同时也降低了BNP(MD值=-226.21;95%CI[-352.23,-100.18],P=0.004);(4)两组在改善LVEDV(95%CI[-12.00,0.43],P=0.07)和LVESV(95%CI[-9.24,3.16],P=0.34)方面无统计学意义。此外,在增加LVEF方面,(1)经冠脉注射治疗MSCs(MD值=8.76;95%CI[7.09,10.43],P<0.00001)疗效优于经静脉注射(MD值=5.34;95%CI[2.18,8.50],P=0.0009)(2)骨髓来源MSCs(M值=6.7;SD[2.46,10.94])和脐带来源MSCs(MD值=8.24;95%CI[6.65,9.83],P<0.00001)。结论: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疗法,可以降低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增加LVEF,增大6MWT,同时也降低了BNP值;但在改善LVEDV和LVESV方面,无显著疗效。此外,在增加LVEF方面,经冠脉注射治疗MSCs疗效优于经静脉注射,骨髓来源MSCs和脐带来源MSCs疗效优劣不明确。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活动耐量。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左束支起搏术后的心脏电、机械同步性和随访期间起搏参数稳定性的观察,初步分析左束支起搏(LBBP)在需要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从而评估LBBP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4月期间就诊我院符合CRT植入适应证的心衰患者22例,根据记录术中心腔内电图和起搏的体表心电图特征,将起搏导线成功植入左心室间隔内膜下的左束支区域,确保起
目的:甘油三酯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G/HDL-C)对早期动脉硬化的影响尚未完全清楚,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是评估动脉硬化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旨在探讨TG/HDL-C与ba PWV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临床上评估健康人群早期动脉硬化提供简单有效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07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行ba PWV检测的586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同时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
目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ELD(Model of End-Stage Liver Dysfunction,终末期肝功能不全模型)评分具有预测充血性心力衰竭人群预后的能力。然而,大多数的证据是基于终末期心力衰竭人群和心脏移植人群得出的,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MELD-Ⅺ评分与HFpEF(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人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比较左束支起搏(LBBP)和右心室间隔部起搏(RVSP)对左心功能的改变,探讨两种起搏方式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9月-2020年10月于本院心血管内科诊断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且符合入选及排除标准的患者40例,其中20例行LBBP,20例行RVSP。本研究采用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3D-STE)和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2D-STE)评价左心房和左心室
目的评价左束支区域起搏临床应用近期的安全性、有效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福建省立医院成功行左束支区域起搏患者51例。观察其术中、术后起搏器参数和新发心律失常情况及心脏结构的变化。同时倾向评分匹配51例右室起搏患者,比较两组手术前后QRS波宽度差异性。结果1.51例行左束支区域起搏(left bundle branch area pacing,LBBAP)患者中,男
目的评价二代冷冻球囊消融术治疗老年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了解老年患者冷冻球囊消融治疗的复发情况,分析影响老年房颤患者术后复发的有关因素,以期为临床及早干预以降低术后复发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入选2017年4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在福建省立医院初次接受二代冷冻球囊消融治疗的病人133例,均为60岁以上的药物难治性阵发性房颤患者,根据年龄是否大于80岁将入选病人分为高龄组(≥80岁)和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RAS系统中Ang-(1-7)、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变化情况及与左心室心肌质量的相关。方法自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血压患者57例设为病例组,以及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体检38例设为对照组。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和常规血清生化指标并应用ELISA检测血清RAS系统中的ACE2、Ang-(1-7)浓度水平,收集超声心动图检查中相关
目的:旨在从冠状动脉生理功能学角度,通过QFR(Quantitative Flow Ratio,定量血流分数)评估低LVEF(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左室射血分数)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PCI(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临床获益。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观察性研究。自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小时尿钠与动态血压水平、血压节律、血压变异性及清晨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9月同时行24小时尿钠检测和动态血压监测的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选及排除标准共入选370例,收集患者基本资料、用药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心脏彩超、24小时动态血压相关数据: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h 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 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
【背景】骨髓炎是一种影响骨骼和骨髓的感染性疾病,对人类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其中感染概率最高的便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性骨髓炎的治疗仍具有巨大的挑战性,快速、准确的诊断便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金标准之一的组织学诊断目前仍主要以单一的中性粒细胞指标作为诊断标准,但是提出新的组织病理学诊断标准,需要对骨髓炎组织病理学表现及变化过程有足够的了解,同时急性骨髓炎骨感染的切除范围临床上仍没有较统一的标准,